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的位置:首页-关注三农
贺军伟 杨春华 李冠佑:当前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河南三县的调查(2013-09-04)
作 者:      发布时间: 2013-09-04 09:50:53

 

 

        河南是传统农业大省,也是典型的粮食主产区。河南的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形势某种程度上也是全国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形势的晴雨表。前不久,我们赴河南滑县、鹿邑和延津三县,就上半年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形势有喜有忧。

        上半年河南省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继续稳定增长,但农民收入增速有所下降

        上半年河南省夏粮单产、总产双提高,秋粮长势良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但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

        1.夏粮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全省小麦播种面积8090万亩,同比增加40万亩;亩穗数、千粒重比去年增加,穗粒数比去年略减,单产比去年的791.6斤略有增加,达到799.8斤;总产在去年637亿斤的基础上增产9.8亿斤,达647亿斤。自去年麦播以来,河南接连遇到冬春连旱、晚霜冻害、灌浆期降雨等大范围自然灾害,但豫北新乡、安阳等地和豫南南阳、信阳等地仍然实现了增产,豫东驻马店、周口等地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豫西洛阳、三门峡等地有所减产。多灾之年实现丰收,主要在于河南历来将粮食生产作为核心任务、政治任务,全省上下的工作力度都很大。近三年全省累计投入353亿元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建设了一批抗旱应急工程,改造中低产田4500多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49亿斤;加快主导品种推广,五大小麦品种推广面积近6600万亩,占全省播种面积的80%;加强病虫害防控,今年全省病虫害防控面积达1.89亿亩次,其中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2033万亩次,同比增加250万亩次。

        2.粮食价格同比小幅上涨。今年小麦最低收购价为1.12/斤,比去年提高0.1/斤,对市场价格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据河南省农调队调查,上半年农民出售小麦的均价为1.21/斤,同比提高16%。目前滑县、鹿邑小麦市场价在1.2/斤左右,比去年同期提高0.1/斤,新乡市大型面粉厂新麦收购价为1.25/斤左右。由于市场价明显高于最低收购价,近日中储粮已停止在河南进行托市收购。玉米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上半年均价为1.11/斤,同比提高2.3%;大豆价格明显上升,上半年均价为2.41/斤,同比提高11.2%。农资价格比去年有所下降,上半年尿素、碳酸二铵、复合肥的价格分别为2234/吨、3578/吨、2940/吨,分别同比下降4%4.7%6.2%

        3.生猪和家禽价格下跌明显。河南不仅是粮食大省,也是养殖大省,肉、蛋产量分别居全国第二、第一位。河南生猪价格自3月份以来持续下跌,上半年均价为14.2/公斤,同比下跌10.4%,猪粮比平均为5.991,其中4月猪价最低时达11.8/公斤,养一头猪亏损200元左右。生猪价格在5月下旬才止跌回升,目前为14.4/公斤。据省农调队调查,84.6%的生猪养殖户不看好今年的盈利前景。家禽养殖业亏损更为严重,自3月底第一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后,肉鸡价格和销量大幅下跌。414日肉鸡价格跌至7.4/公斤,比去年同期下降39%,而当地肉鸡保本价约为8.3/公斤。鸡蛋价格从2月份9.6/公斤的高点持续下跌,4月底最低达7.6/公斤,此后一直在低位徘徊,6月下旬为7.8/公斤。为弥补家禽养殖业损失,省财政已筹措7067万元资金,对种禽场、规模较大的家禽养殖场给予补贴,并支持龙头企业收储禽类产品。

        4.农民外出务工形势基本稳定。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对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也带来一定影响。一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4%,增幅同比回落2.9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幅均同比小幅回落。但从3月开始,工业经济运行效益逐步好转。1-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642亿元,同比增长12.7%,较1-4月回升1.1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高5.4个百分点。目前河南省内务工形势比较稳定,没有出现外出农民工大规模返乡情况。加上近年来河南积极发展县域产业聚集区,本地用工需求不断增长,劳动力供求形势比较紧张,有100多万人口的鹿邑县也出现招不到工的现象,需要到邻近的安徽亳州招工。滑县阳虹家庭农场耿爱丽反映,农场给长期雇工李双标的工资是每天70元,如果不是李双标的爱人有残疾、家里有小孩,恐怕他还会嫌工资低,要出去打工。

        综合以上情况分析,上半年夏粮产量和价格小幅上升、省内务工保持基本稳定,为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增长打下了较好基础;但生猪和家禽价格下跌、宏观经济增长放缓,给农民增收也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表现在数据上,一季度河南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21.3元,同比增长10.8%,增速比去年同期的13.7%下降近三个百分点;上半年同比增长11.3%,但增速低于去年。总体来看,宏观经济形势对农业的影响小于对二三产业的影响,对省内务工的影响小于对省外务工的影响。

        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是粮食主产区的永恒主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影响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的因素也在发生变化,从调研情况看,当前促进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以下几个问题值得高度关注。

        1.粮食主产区平衡增粮与增收的难度越来越大。粮食生产比较效益偏低、农民增收需要高效农业,二者始终存在冲突和矛盾,这在粮食主产区表现得尤为突出。从调研情况看,目前这个问题越来越紧迫。一方面,保粮食抓生产的压力越来越大。滑县是全国小麦第一县、河南省第一产粮大县,近些年抓粮食生产不但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还错过了许多上工业项目的机会,陷入产粮大县、财政穷县的发展怪圈。2012年,全县粮食总产高达137.75万吨,连续21年保持全省第一产粮大县,而县财政收入不足五亿元,还不够全县教师一年的工资。滑县为保住小麦第一大县的荣誉,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并且纳入乡镇年度考核,效果比较明显,但行政推动的难度一年比一年大。县里同志讲,目前国家对各地粮食生产没有硬性约束,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配套扶持政策跟上,抓粮食生产会越来越难。另一方面,增收入调结构的压力越来越大。十八大提出城乡居民收入到2020年翻一番目标后,各地纷纷出台农民收入倍增计划,主要内容都涉及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效经济作物。滑县八里营乡是河南省粮食生产百强乡镇,全乡耕地12.8万亩,其中高标准粮田10万亩。2009年全乡开始洋香瓜大棚种植,实行“两瓜一菜”生产模式,平均每亩净收益1.2万元,是种粮收益的10倍多,全乡开始时只有300亩,2011年发展到1.4万亩,去年发展到了2.5万亩。刘苑村360户,户户种香瓜,30多户在县城买了商品房,60多户买了小汽车。在比较效益的推动下,附近村庄群众种植香瓜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调整结构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乡里同志讲全乡10万亩粮田能否保住将是个问号。此外,工商资本等新型经营主体进入农业对粮食生产的冲击也越来越大。新乡市延生农牧养殖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之前从事房地产开发,2009年开始投资3000多万元从事有机蔬菜种植配送,当年在延津县流转土地500亩,计划到2015年达到5000亩。目前,工商资本进入农业越来越普遍,在逐利冲动下大多从事高效农业,对粮食生产的冲击是必然的。目前粮食播种面积能够保持稳定,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还有大量普通农户在务农。一些地方农业部门的同志讲,结构越调整、新型主体越多、非粮效益越高,种粮的就会越来越少。地方农业部门甚至有同志担忧,如果不采取过硬措施,再过10年,河南粮食核心区的地位恐将不保。

         2.种粮大户和基层干部希望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的呼声越来越高。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释放出土地资源,加上农技服务等社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业规模经营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大户种粮、家庭农场种粮已成为一种重要趋势。我们调研的滑县、鹿邑、延津三县的土地流转面积均超过20%,新乡市家庭农场发展到697家,100亩以上种粮大户发展到283个。但由于土地流转费用越来越高,种粮大户面临成本不断增加的现实。受工业租赁农村土地、种植高效经济作物租地农户的影响,近年来河南的耕地租赁价格明显抬高,每亩达到1000元以上,甚至超过沿海发达地区土地流转价格。从调查的三个县的情况看,目前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的扶持政策还比较有限,比如滑县仅对种粮大户给予100斤小麦的土地流转补助,鹿邑仅对种粮大户给予小麦“一喷三防”补贴和免费提供病虫害防治器械,但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均享受不到,种粮大户的心理不平衡。特别是随着租地成本不断上升,种粮收益的空间受到挤压,种粮大户也出现非粮化倾向。鹿邑县贾滩乡种粮大户卢满意,今年31岁,2008年外出务工返乡后开始从事粮食规模种植,目前流转土地800亩,一年种一季小麦一季玉米,除去850元农资、人工成本和1000元租地成本,没有大的灾害情况下每亩地每年可以净赚200-300元。卢满意告诉我们,现在种粮食也只能靠规模赚点钱了,如果租金再提高粮食就没法种了。为了提高收益,他已经把100亩玉米改种棉花了,每亩多收入1000多元。卢满意现在就盼着国家给种粮大户增加一些补贴,他说那样还可以再多种200亩。在探讨如何扶持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时,一些基层干部和种粮大户认为,靠提高粮食价格空间有限,如果粮价过高,许多农户可能收回流转的土地自己种,多数倾向把补贴增量补到种粮大户土地流转环节。

        3.加强核心产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粮食主产区的综合生产能力与基础设施水平高度相关,加强核心产区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这次调研接触的许多同志普遍反映,目前粮食主产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比还存在非常大的距离。一方面,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可以说是五龙治水,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没有形成合力。发改部门有千亿斤粮食工程,财政部门有农业综合开发,国土部门有土地整理,水利部门有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农业部门有高标准农田建设。说是在县里可以整合使用,实际上很难做到,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鹿邑县常务副县长陈涛讲,由于每一个项目实施规格不一样,验收标准不一样,县里很难整合。全县各项资金加起来也不少,每年不下几千万,但由于撒胡椒面,效果很不理想,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另一方面,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缺少总体规划,项目区内的普通农户把农业生产视为副业,很少对财政投资的基础设施进行管护,造成资源浪费。而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亟需配套的基础设施,但流转的土地未必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区内,享受不到项目的好处,自身又无力进行大规模投资。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本就投入不足的情况下,迫切需要加强规划引领,整合各方资源,强化核心产区,发挥最大效益。

        4.新型经营主体农业金融保险服务需求越来越强烈。新型经营主体由于其经营规模、资金投入都比较大,对资金和农业保险需求比普通农户更加强烈。鹿邑县种粮大户卢满意反映,现在最大的困难就是缺资金,每年光土地租金就要80万,还要在麦收之前先把钱给农民。自己拿不出那么多钱,只能先付一半租金,等麦收之后再付另外一半。农信社可以几户联保,但最多只能贷10万,解决不了问题。谈到农业保险,普遍反映目前农业保险保额太低,远远不能满足新型经营主体需要。以小麦为例,保额为311/亩,即在绝收的情况下,一亩地才能获得311元补偿,还不抵化肥农药的投入。而且河南几乎不会发生绝收现象,这样一亩地只能获得一百多甚至几十元的补偿,农民认为很不值。鹿邑县农业局马守勤局长反映,每到小麦、玉米播种季节,保险公司都在县里宣传农业保险,但农民都不愿意参加。滑县、鹿邑作为河南的粮食生产大县,小麦、玉米保险至今都没有大面积开展起来,关键就在于供求没有契合点。保险公司管理农业风险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对农业风险水平缺乏清晰认识,对灾后查勘定损缺乏技术力量,对农业大灾风险缺乏分散渠道,因此不敢提高农业保险保额,唯恐一旦遇到大灾出现超赔。虽然财政部2012年发文支持保险公司提高保额,农民也愿意为此支付更高的保费,但各地保险公司仍普遍将小麦玉米保额设定在300/亩左右,而且对于大棚保险、农作物制种保险等投保物价值更高的保险,开办积极性不高。

        相关政策建议

        当前,我国农业已进入高投入、高成本、高风险的发展阶段,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加大对农业支持保护力度,建立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我们在广泛听取基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完善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利益补偿机制,保护种粮积极性。首先,调动产粮大县政府抓粮积极性。实施用“财政转移支付换取粮食安全”战略,加大对产粮大县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取消粮食风险基金地方配套,使产粮大县人均财力水平达到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改革产粮大县政绩考核指标,把稳定粮食生产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对产粮大县不能简单以GDP增长率来论英雄。加快建立粮食主销区与主产区、调入区与调出区的利益补偿机制,使主产区种粮不吃亏、主销区粮源有保障。其次,调动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种粮积极性。种粮大户、粮食生产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逐渐成为提供商品粮的新型经营主体,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点,应当实施差异化政策,将新增补贴向种粮大户、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倾斜,加大对规模经营主体土地流转补贴力度,探索向种粮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免费供应良种、优惠价格直供农资,并优先提供农机具购置补贴,充分发挥补贴的产业引导和促进产业持续健康运行的功能作用,调动规模经营主体种粮的积极性。第三,保护普通种粮农户利益。农业“四补贴”具有较强的普惠性,应保持稳定和完善,持续释放国家扶持粮食生产和保障粮食安全的积极信号,保护和提高普通农户种粮积极性。

        2.划定粮食生产核心功能区,保护粮食生产能力。建议在粮食主产区划定粮食生产核心功能区,严格界定生产方向和土地用途。在粮食生产核心功能区规划平台上,加强部门协调和资源整合,农业、财政、发改、水利等部门各司其职,政策、资源、资金、技术等要素向功能区倾斜,明确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各类项目向核心功能区集中,引导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向核心功能区聚集,把核心功能区建成粮食稳产高产高效区。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把粮食生产核心功能区作为重点区域,把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作为重点受益对象,着力加强灌溉排水、土壤改良、道路整治、机耕道、电力配套等工程建设,尽快出台解决种粮大户等规模经营主体晒粮场、机库棚建设用地的办法,创造规模生产条件,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3.改善新型经营主体金融保险服务,破除规模经营主体发展瓶颈。农村金融方面,目前最易见效的是创新担保模式。建议鼓励地方政府出资或参股设立担保公司,为新型经营主体特别是种粮大户提供担保,中央给予一定补助。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与其合作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贷款担保。在粮食主产区探索开展产业链贷款,鼓励金融机构以粮食产业链内各经营主体间的订单、合同、应收账款等作担保发放贷款。在此基础上,探索开展大宗农产品质押、大中型农机具抵押、仓单质押等贷款。农业保险方面,在制定各省农业保险工作方案时,省级农业部门应加强与财政部门、保监部门沟通协调,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农业保险工作的职责,推动保险机构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至少弥补直接物化成本,有条件的地方可提供多档次的保额供农民选择,同时针对当地农业主导产业,开展设施农业、农作物制种、渔业、农机等保险。尽快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帮助保险机构有效规避大灾风险。

        4.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强粮食主产区发展后劲。促进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必须以保障粮食生产为前提。因此农业增收潜力就基本被限定在改善粮食品质和扩大经营规模两个方面。目前延津、滑县农民种植的优质小麦价格仅比普通小麦高出1-2毛,且每年增幅与普通小麦相近,依靠种粮很难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因此必须在粮食之外寻找主产区农民增收潜力。从现阶段来看,一方面要加大粮食核心功能区外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特色高效农业,带动粮食主产区增效增收。一方面要重点拓展主产区二、三产业就业渠道,既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也为规模经营提供空间。建议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支持主产区中小城市发展产业集群和聚集区,培育县域支柱产业;引导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在主产区设厂,做大做强主产区农产品加工业;鼓励农民工返乡务农创业,带动留守妇女老人就业。从长远来看,在大量农民进城落户以后,应提高对留乡种粮农民的补贴力度,使转移性收入成为与经营性收入并重的收入来源。

 

 

                                              作者单位: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

 

 

 

转载务经授权并请刊出本网站名
您是第 访客    - - 招聘信息 - -  投稿热线 - -  意见反馈 - -  联系我们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版权所有,请勿侵权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政编码:100732 联系电话:85195663

农村发展研究所网络室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