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著简介

朱文博:《中国居民食物消费及其营养与环境效应研究》

  • 发布时间:2025-10-30
  • 字号:
  • 打印
  • 分享:
 

朱文博 编著:《中国居民食物消费及其营养与环境效应研究》,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259月。

成果简介

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文化进步为全球食物系统带来了深刻变革,食物供给能力、多样性与消费可得性显著提升。在此过程中,中国居民食物消费模式逐步从高度依赖谷物蔬菜,向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并重转型升级。这一转变在满足居民膳食升级需求的同时,也引发了双重社会挑战:在营养健康方面,营养结构失衡加剧了超重肥胖与慢性病患病风险;在气候环境方面,食物系统碳排放显著增长,已成为影响气候变化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践行大食物观以及“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与“健康中国”建设协同推进的背景下,如何构建营养均衡与环境可持续相协调的食物系统转型路径,成为当前亟待深入探讨的重要议题。

为回应上述议题,本书旨在深入探究收入与价格因素对中国居民食物消费行为的影响机制,进而构建跨学科分析框架,系统揭示食物消费结构变迁的营养健康效应与气候环境效应。本书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研究视角上,强调系统观念,构建了连接食物系统、社会经济系统、营养健康系统以及气候环境系统的综合分析框架,拓展了食物消费问题的研究边界;在研究方法上,拓展了EASI需求系统模型的应用,有效处理内生性和零值问题,进一步结合需求弹性预测法,通过细分收入组的动态模拟,识别消费异质性并提升预测稳健性;在研究支撑上,基于大样本微观数据估计得出不同收入群体的食物需求、营养需求与食物系统碳排放的收入弹性及价格弹性,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参数依据。该研究成果为推动中国农业食物系统健康低碳转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食物经济与管理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及话语体系,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系统的实证依据与前瞻的政策启示。

全书共分为七章。第1章为“绪论”,阐述研究背景与意义,在评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明确了研究目标、内容与可能的创新点。第2章为“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说”,界定核心概念,构建了连接社会经济驱动、食物消费行为、营养健康与气候环境效应的系统性分析框架,并提出待检验的研究假说。第3章“食物消费及其营养和环境效应的历史演变”,从居民收入、食物价格、消费结构、营养摄入、碳排放及相关政策等多个维度,系统梳理其历史演变趋势,为后续实证分析奠定现实基础。第4章“需求系统模型的比较与选择”,重点介绍典型需求系统模型,并借助蒙特卡洛模拟方法进行比较,为实证部分选取更为稳健的模型基础。第5章为“食物消费及其营养和环境效应的弹性估计”为核心实证章节,基于大样本微观数据,估算两阶段Engel-EASI模型下的食物需求、营养需求与碳排放的各类弹性,并讨论群体异质性。第6章“食物消费及其营养和环境效应的模拟分析”基于弹性估计结果,设定不同情景,运用细分收入组的动态模拟方法,前瞻性模拟未来食物消费、营养摄入与碳排放的可能演变路径。最后,第7章“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总结全书主要发现,并据此提出推动农业食物系统健康低碳转型的政策启示与研究展望。

本书的研究与出版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24NFSB082025NFSB09)、中国社会科学院数据库专项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24SJK009)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启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4QQJH109)的资助,在此谨致诚挚谢意。研究过程中,诸多师友在整体框架、理论阐释与模型构建方面提供了宝贵建议,特此一并致以衷心感谢。

作为一项跨越食物消费、营养健康与气候环境等多领域的探索性研究,本书虽力求在理论探讨、方法运用、实证分析与政策启示方面做到严谨深入,然受数据可得性、模型假设条件及作者认识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与不足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不吝批评指正,以助我们在未来研究中不断改进与完善。

 

朱文博

202510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版权所有,请勿侵权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政编码:100732
联系电话:85195663 农村发展研究所网络室维护

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微信
×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