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的位置:首页-新著简介
魏后凯等著:新型城镇化重塑城乡格局
作 者:      发布时间: 2022-02-17 14:17:00

新型城镇化重塑城乡格局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市场化改革的深化,中国的城镇化呈现出大规模快速推进的特征。从1978年到2020年,中国新增城镇人口7.3亿人,平均每年增加173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17.92%提升到63.89%,平均每年提高1.09个百分点。这种大规模的快速城镇化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相比之下,从1978年到2020年,世界城镇化率从38.5%提高到56.0%,平均每年仅提高0.42个百分点。中国大规模的快速城镇化不仅刺激了经济增长,促进了社会进步和农民增收,有助于农村发展和减贫,而且也为推进世界城镇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WDI)数据库中提供的数据,1978年中国城镇化率曾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0.6个百分点,到2020年则高出世界平均水平5.0个百分点。这期间,中国共新增城镇人口6.94亿人,约占世界新增城镇人口的25.7%。

中国大规模的快速城镇化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状况。从国际比较看,当前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上是相适应的。2020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GNI)为10550美元(现价),大约比世界平均水平低4.7%,比东亚及太平洋地区低9.1%,但比中等偏上收入国家高12.1%;而按照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虽然仍低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68%的平均水平,但已经比世界平均水平高7.9个百分点,比东亚及太平洋地区高2.9个百分点。中国城镇化的大规模快速推进,得益于工业化驱动下农业劳动力的大规模快速转移。从1978年到2020年,中国第一产业就业占全部就业的比重从70.5%下降到23.6%,目前已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按照国际劳工组织提供的数据,2019年中国农业就业在总就业中所占比重,男性为28%,与世界平均水平持平;女性为22%,比世界平均水平低3个百分点。

中国城镇化取得的巨大成就归功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为随后城镇化快速推进创造了条件。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并明确提出“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2012年,中共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强调要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当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把中国特色城镇化和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以人为核心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这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实践探索的经验总结,也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世界城镇化理论。

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正在重塑城乡发展格局,推动城乡关系由二元分割向融合共富方向转变。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尽管乡村人口、就业和产出比重会逐步下降,但城乡将会长期共生并存,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很明显,城市是引领、辐射和带动乡村发展的发动机,乡村则是支撑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托和土壤,二者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融合、互促共荣的发展共同体。城市的发展和繁荣绝不能建立在乡村衰败的基础上,乡村的振兴也离不开城市的带动和支持,城乡共荣是实现共同富裕和全面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在新型城镇化驱动下,城乡互补互促、互利互融关系将得到进一步强化。可以说,新型城镇化是促进城乡融合共富的重要驱动力,而城乡融合发展又将为新型城镇化提供良好环境和有力保障。据此,本书将“新型城镇化重塑城乡格局”作为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

全书共12章,大体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至第三章,重点阐述中国城镇化的总体战略与趋势。其中,第一章着重探讨中国城镇化取得的成效、存在问题、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提出应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核心,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走中国特色高质量城镇化之路;第二章着重从住房、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视角,探讨城镇化进程中的资源错配现象及其形成原因,提出按常住人口优化各类资源配置的战略思路和具体措施;第三章对未来中国城镇化水平和规模格局进行了预测,并针对预测结果和城镇增长态势,提出科学控制超大特大城市规模膨胀,有效激活中小城市与特色小城镇,全面提升城市群和都市圈质量,推动不同规模城镇合理布局、均衡发展。

第二部分包括第四章至第七章,重点考察中国城镇化的人口迁移引擎。其中,第四章针对落户意愿与落户条件的结构性矛盾,从城乡两栖视角构建了影响流动人口落户意愿的分析框架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落户意愿与两栖能力和两栖成本显著相关。第五章的实证研究发现,城市公共服务显著影响了流动人口的永久迁移意愿,城市公共服务水平越高,流动人口的永久迁移意愿越强,因此城市间公共服务均等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口向大城市集聚趋势。第六章考察了城市住房价格对农民工定居意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认为城市高房价显著降低了农民工的定居意愿,而定居意愿下降将会阻滞城镇化的进程。第七章构建了包含迁入潜能的城市增长模型,认为迁入潜能指标能够很好地解释城市增长差异不同地区和规模的城市可以根据其迁入潜能大小制定差异化战略

第三部分包括第八章至第十章,着重从三个不同视角阐述中国城镇化特定问题。智慧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根本特征和内在要求,第八章探讨了推进智慧城镇化的战略选择,认为当前必须加快信息化与城镇化深度融合,全面推进智慧城乡建设,走智慧城镇化之路。县城是当前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第九章在考察县域城镇化演变趋势、空间特征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县域城镇化的推进战略与政策措施,提出应以县城和县级市为重点吸纳新增城镇人口,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县域城镇化。第十章探究了新型城镇化下的行政区划设置问题,提出应通过创新设市模式,稳步增设一批中小城市,有序推进市辖区增量调整和存量优化,使行政区划调整更好适应新型城镇化和城镇规模格局优化的需要。

第四部分包括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着重探讨在推进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如何重塑中国城乡发展格局。第十一章聚焦全面统筹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认为新形势下必须实行“双轮驱动”,全面深化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建立完善城乡统一的四项制度和两大体系,即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制度、土地管理制度、就业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治理体系。第十二章着重考察促进城乡融合共富的路径,认为当前中国已经进入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时期,必须采取多方面的有效措施,促进城乡全面融合和一体化发展,走城乡共同富裕之路,确保到2035年城乡差距显著缩小,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和生活质量等值化。

 

魏后凯

                                                 2021年9月5日


 

第一章 中国新型城镇化推进战略与政策

一、“十三五”时期中国城镇化取得的主要成就

二、当前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2025年和2035年推进城镇化思路和目标体系

四、新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重点

五、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政策选择

 

第二章 城镇化进程中的资源错配现象

一、资源错配问题的提出

二、住房、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领域的资源错配现象

三、城镇化进程中资源错配的形成原因

四、新时期优化资源配置的主要措施

 

第三章  中国城镇化趋势预测与格局优化

一、中国城镇化水平预测

二、中国城镇化规模格局分析与预测

三、中国城镇化空间格局优化思路和战略

 

第四章 流动人口落户意愿与市民化路径

一、各类城市落户意愿特征

二、城乡两栖视角下的落户意愿影响因素

三、落户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

四、加快推进市民化的战略路径

 

第五章 城市公共服务与流动人口永久迁移意愿

一、中国城镇化进程面临的挑战

二、人口迁移理论与公共服务因素

三、特征事实与研究假设

四、数据来源、变量选取与模型设定

五、城市公共服务与永久迁移意愿的实证检验

六、促进城市间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六章 城市高房价对农民工定居意愿的影响

一、农民工定居城市的主要障碍变化

二、扩展的托达罗模型

三、数据来源与模型设计

四、高房价与定居意愿的实证检验

五、高房价与定居意愿的机制检验

六、促进农民工定居城市的关键举措

 

第七章 迁入潜能与城市增长

一、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增长

二、什么决定城市规模?

三、中国城市增长与城市体系演进特征

四、包含迁入潜能的城市增长模型

五、城市增长的决定因素检验

六、确立科学的城市规模战略

 

第八章 推进智慧城镇化的战略选择

一、推进智慧城镇化的背景与意义

二、中国智慧城镇化建设现状

三、推进智慧城镇化的战略思路

四、推进智慧城镇化的战略举措

 

第九章 县域城镇化的推进战略与政策措施

一、中国县域城镇化进程与存在的问题

二、加快推进县域城镇化的思路与路径

三、加快推进县域城镇化的政策措施

 

第十章  新型城镇化下优化行政区划设置

一、中国城镇化进程中行政区划设置的历程

二、当前行政区划调整面临的主要困境

三、优化行政区划设置的目标与总体思路

四、优化行政区划设置的具体措施

 

第十一章  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

一、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

二、打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持久战

三、双轮驱动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

 

第十二章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与共同富裕

一、深刻把握城乡融合发展的本质内涵

二、实现共同富裕需显著缩小城乡差距

三、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方向

四、全面打造城乡协调发展的引领区

 

参考文献

 

后记

 

 

 


 

 

本书是在2020年魏后凯主持的国家高端智库课题《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研究》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科研规划项目有关“十四五”时期和两个阶段城镇化专题研究的基础上,经过修改、完善和增补形成的。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研究》中,针对新时期城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除了总报告“中国新型城镇化推进战略与政策建议”之外,还完成了六个专题研究报告,包括市民化进程中的落户意愿特征、影响因素与政策建议,中国城镇化趋势预测与格局优化研究,新型城镇化下优化行政区划设置研究,推进中国智慧城镇化的思路与战略研究,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与政策研究,推进县域城镇化的战略思路与政策措施,并提交了若干政策建议。以此为基础,结合近年来课题组成员完成的相关研究成果,包括城镇化进程中的资源错配、迁入潜能与城市增长、流动人口落户意愿等研究,最后整合形成了《新型城镇化重塑城乡格局》书稿。

全书共分为12章,具体分工如下:第一章中国新型城镇化推进战略与政策,由魏后凯、李玏执笔;第二章城镇化进程中的资源错配现象,第七章迁入潜能与城市增长,由苏红键、魏后凯执笔;第三章中国城镇化趋势预测与格局优化,由李玏执笔;第四章流动人口落户意愿与市民化路径,由苏红键执笔;第五章城市公共服务与流动人口永久迁移意愿,第六章城市高房价对农民工定居意愿的影响,由刘金凤、魏后凯执笔;第八章推进智慧城镇化的战略选择,由崔凯执笔;第九章县域城镇化的推进战略与政策措施,由王琛、魏后凯执笔;第十章新型城镇化下优化行政区划设置,由史洁琼执笔;第十一章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第十二章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与共同富裕,由魏后凯执笔。陈展望完成并提交了“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与政策研究”专题报告。苏红键、李玏、崔凯、史洁琼等分别对部分章节进行了修改和审校,全部书稿最后由魏后凯审定,其中魏后凯对第八章、第十章,苏红键对第九章进行了修改完善。最后,本书的顺利出版还要感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陈凤玲团队优秀的编校工作和建议。

转载务经授权并请刊出本网站名
您是第 访客    - - 招聘信息 - -  投稿热线 - -  意见反馈 - -  联系我们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版权所有,请勿侵权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政编码:100732 联系电话:85195663

农村发展研究所网络室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