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的位置:首页-新著简介
苑鹏等著《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2006-8-4)
作 者:      发布时间: 2006-08-04 15:15:00

xinshu

 

 

《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一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B类重大课题“农业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项目号B01 03 6)的最终研究成果。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并将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一个重要的切入点,提出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步伐、促进农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出现的一个经济概念。如果传统农业是“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的话,那么现代农业则是指以现代工业品投入和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农业,也即农业从一个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部门转向了以科学为基础的产业,农业增长的方式由主要依靠传统投入和劳动集约逐步转向日益依赖于技术和资本的投入,农业技术进步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基本源泉。

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入,意味着农业的发展不仅仅要讲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还需要考虑生态效益,实现经济与资源、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因此,建立起有利于农业技术创新、有利于农业科技产业化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已经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重大课题。

与以往的同类研究成果相比,本项研究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立足于小农为基础的中国农业基本经营体制,从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角度系统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体系的现状与问题,将公共和非公共组织的技术创新与推广同时纳入研究视角,并对日本的农业技术供给制度作了分析,同时结合在中西部地区所作的深度案例分析,提出了在坚持公共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体制前提下,深化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与政策建议。

    课题研究表明,经过20余年的改革与发展,政府公共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独家垄断的一元化局面被打破,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市场供给主体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涉农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及其他民间科技组织越来越多地加入到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的领域中来,农技创新与推广服务开始走向社会化。然而,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还没有有效地建立起来。一方面,现行公共农业科研与推广体制的基本框架还保留着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制度遗产,表现在体制安排行政化、科研创新主体建设滞后以及运行机制不畅等诸多方面,面临着深化改革、重新进行功能定位的挑战;另一方面,民间农业科研与推广体系正在发展初期,存在着总体科技创新能力薄弱、科技创新领域狭窄、推广覆盖面小、无法担负起技术创新主体的重任等问题。并且,

较为普遍的一个问题是农业技术的有效供给与农民的有效需求之间存在错位,农业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机制没有建立起来。

    课题研究认为,农业作为一个外部性很强的特殊产业,特别是我国农产生产经营规模超小化导致农业技术创新推广成本与风险相对较高、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巨大的社会效益与广大小农有限收益之间的矛盾长期存在等等,决定了必须由国家承担起具有长期性、战略性、公共物品性的科技投资和推广任务。同时,政府应当引导和推动企业成为农业技术创新主体,并大力扶持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鼓励民间组织等社会力量积极介入进来,形成以公共科技推广机构为主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及其他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业技术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的结合,让科技惠及农村广大小生产者,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步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课题研究提出了如下建议:第一,改革政府公共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应当保证改革程序的制度化。国家对于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改革和政策制定应当在现行相关法律框架内进行,一切改革应当是通过制度化的程序、而非政府此一时、彼一时的政策来推进。同时改革政府公共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必须与现行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结合起来,只①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商务印书馆,1987年。

有摆脱对行政区划体制下政府管理体制的依附性,按照农业区划、区域农产品建立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设想才会成为现实。

    第二,在农业技术研究和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应当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组织的特殊作用。因为合作社代表农民利益,组织成员是新技术、新品种的使用者的特殊身份,决定了其在保护、增进农民利益方面,在推广使用新品种、新技术、新农机具,改善农村信息条件、开展农民培训具有其他的组织形式所难以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市场适用范围小、技术专用性较强的实用技术开发,合作社更是一支不能忽视的力量。

    第三,加强对农业科技企业的市场监管力度,促进公共科研部门与私人科技企业的合作。鉴于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特殊社会属性,在市场机制不健全的条件下,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业科技推广企业的市场监管力度。包括科技资质认证、新品种、新技术的评审、鉴定和公告;以及推广行为的监督,提高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的透明度,帮助农民增强风险意识和辨识能力,防止损害农民行为的发生。

    此外,国际经验表明,最有活力的科技创新体系是私人和公共部门之间的联合和协作。政府公共的农业科技投资分配应当更多地引入市场机制,通过招标竞争,而不是行政分配的手段,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以促进民营科技企业的快速崛起。并且,在主要依靠国内力量提供农业科技供给的同时,应重视积极引进国外农业科技成果,以便优化科研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科技投入的产出效率。

    本项课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的苑鹏、国鲁来、齐莉梅、杜吟棠、刘小京、李人庆等同志共同完成,安世禄同志参加了课题的案例调研和写作工作,课题主持人苑鹏。作者的写作分工如下:第一章苑鹏;第二章国鲁来;第三章杜吟棠;第四章李人庆;第五章齐莉梅;第六章刘小京;第七章安世禄。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建设的出版补贴,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科研处刘燕生同志为本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20066

 

专家评审意见之一

    “农业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研究"课题报告以诱致性创新理论为分析框架,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目前,我国农业生产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对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科技体制的改革提出新的要求为出发点,提出如何立足于以小规模农户为基础的中国农村基本经营体制,建立进一步深化农业技术创新和推广体系改革的有效机制,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该报告从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角度系统地分析当前政府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组织的现状、特点与存在问题,提出深化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改革的理论支持,改革思路与政策建议,具有理论创新和现实指导意义。

    对日本农业技术供给制度的研究对我国农业科技体系的组织与制度创新又有借鉴、参考作用。

报告中的案例分析,提供了农民生产过程中在自我生产资源约束条件下,如何进行对农业科学技术与实用技术的选择和降低风险的理论选择的丰富实例,以及政府主导、干预的农业科技推广项目中存在的低效率现象的实例,对当前相关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杨力明

 

专家评审意见之二

    该课题成果对于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资源紧缺与环境质量恶化的两大限制因素,农业要取得可持续发展,满足我国国民的需求,需要依靠技术创新,以技术替代资源并取得良好的环境效应,.这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极其重要的对策。该项研究成果能够针对我国当前的发展阶段和农业生产方式的特征,对不同的农业技术创新进行深入的调研和深刻的分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对在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理论做出了贡献。同时也指出了当前农业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中所存在的问题,它将为我国制定农业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其本身也是学术创新的体现。尤其是对农民专业协会在农业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刻分析,并给予充分肯定,适合我国情况。农民专业协会所起的作用,对于推进农业技术创新在现阶段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力量。在学术上本成果针对我国特殊经济制度灵活应用经济分析的手段和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也属于制度创新的范畴。

    由于农业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研究的难度很大,我国的农村和农业发展水平在类型上和地域上差异巨大,要对各种类型进行全面细致的调研,其工作量和数据的收集都相当困难,所以本项成果中所依据案例数量稍显不足,对商品化程度普遍比较高的类型还没有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同时如果能有全国性的某些统计数据加以注明,那将更有说服力,或者能够做一些样本数量较多的抽样调查就更好。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甘国辉

   

专家评审意见之三

    本研究以建设现代农业背景下的“农业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题,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与理论指导下的缜密分析,试图为我国的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提供重要参考,选题

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该报告的理论和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对农户生产经营规模超小化的基本国情下,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成本与风险相对较高而导致的技术创新供给不足,以及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的巨大社会效益与广大小农收益之间的矛盾的分析,以所得出的“政府公共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具有不可替代性"的结论,对我国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研究通过对农民合作组织在公共资源的分配和技术采用受益的分享上的作用与国内外典型经验的分析,得出的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使农民具有影响公共决策的能力,既是建立有效的农业公共技术创新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农民的创新技术需求与研究部门的创新技术供给有效结合,诱导技术创新活动持续开展并不断深化的必要条件等结论,既找出了我国农业技术创新供给与需求不足的深层原因,也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3.研究通过对典型案例中由于不同利益主体,如基层政府、企业和农民的目标不一致所导致的扶贫推广技术的低效率等分析,为政府加强对农业科技企业的监管力度,以及为    农民顺利接受新技术提供制度保障等政策建议提供了理论注解。

    研究报告若能够针对未来制度创新的目标模式以及改革重点作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则将更全面。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赵芝俊

 

专家评审意见之四

    农业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源泉和保障,这方面恰恰正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关键性问题之一,该研究报告的选题具有重大意义。主要学术价值和特色在于:

    1.对我国农业技术创新和推广体系有效性的判断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前人的多数研究认为:我国农业技术创新和推广体系的有效性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而降低,该报告认为,我国农业技术创新和推广体系的有效性只是随经济体制的转变而发生技术变迁方式的转变,即由过去的强制性转向诱致性变迁,其有效性并未降低,并且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而提高,这一贡献丰富了该领域的研究,有助于后人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2.该研究将公共与非公共组织的技术创新同时纳入研究视野,与以往同类研究相比,这样的观察结果具有更大和更准确的参考价值。

    3.研究方法合理、技术路线清晰、案例研究细致。

    4.政策建议具有较好的针对性,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具有现实参考价值。

    该研究的主要不足在于:具体研究内容方面的逻辑性和论证程度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总体看,该报告是一份理论和现实参考价值较高的研究报告。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何秀荣

 

 

前言

专家评审意见之一

专家评审意见之二

专家评审意见之三

专家评审意见之四

 

改革与创新篇

第一章  政府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3

  第一节  政府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面临新挑战………………………………………………3

  第二节  政府农业科研体制的改革进展与问题……………………………………………11

  第三节  政府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进展与问题………………………………………24

  第四节  深化政府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的几点建议……………………………………37

第二章  农民专业协会在农业技术推广和技术创新中的作用………………………44

  第一节  农民专业协会的产生与发展………………………………………………………44

  第二节  农民专业协会的技术推广方式……………………………………………………49

  第三节  农民专业协会的技术推广特点……………………………………………………59

  第四节  农民专业协会的技术创新方式——两个典型案例分析…………………………62

  第五节  农民专业协会与农业公共技术创新体系建设……………………………………67

  第六节  政策含义……………………………………………………………………………74

第三章  “公司+农户”科技推广模式研究 …………………………………………78

  第一节 “公司+农户”科技推广模式的发展背景…………………………………………78

  第二节 “公司+农户”科技推广模式分类…………………………………………………81

  第三节 “公司+农户”科技推广模式的成效、问题和理论意义…………………………91

小农技术需求篇

第四章  商品化农业条件下的农民技术需求…………………………………………97

  第一节  导言…………………………………………………………………………………97

  第二节  商品化条件下农户技术需求的基本现状和特征…………………………………99

  第三节  小农经济下农户采用新技术所面临的制度性障碍………………………………114

  第四节  政策建议……………………………………………………………………………120

他山之石篇

第五章  日本农业技术供给制度研究…………………………………………………125

  第一节  日本现代农业技术供给制度的建立与基本特征…………………………………126

第二节  日本农业技术供给体制……………………………………………………………132

第三节  日本政府农业技术特别供给职能

——基础建设与教育……………………………………………………………140

第四节  日本农业技术供给的经济手段与运行方式………………………………………143

  第五节  日本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与运行效果………………………………………………149

  第六节  日本经济全球化下的农业技术供给对策…………………………………………157

  第七节  总结与思考:科技兴农的环境与条件……………………………………………168

案例调查篇

第六章  农村小生产者和他们的农业技术需求

        ——以河北郄家庄和山西杨村为案例的描述性研究………………………………177

  第一节  村庄概况……………………………………………………………………………178

  第二节  林林总总的小生产…………………………………………………………………181

  第三节  现实中的农业技术供给……………………………………………………………201

  第四节  农业小生产者技术需求的实现途径………………………………………………214

  第五节小结……………………………………………………………………………………225

第七章  贫困山区专项农业技术推广扶贫项目的微观主体行为分析

        ——以贵州省D县“波尔山羊改良项目”为个案…………………………………230

  第一节  项目背景……………………………………………………………………………230

  第二节  基层政府在波尔山羊项目中的行为分析…………………………………………231

  第三节  “龙头”企业在项目中行为分析…………………………………………………239

  第四节  农户在项目中的行为分析…………………………………………………………246

  第五节  小结…………………………………………………………………………………255

 

 

 

转载务经授权并请刊出本网站名
您是第 访客    - - 招聘信息 - -  投稿热线 - -  意见反馈 - -  联系我们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版权所有,请勿侵权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政编码:100732 联系电话:85195663

农村发展研究所网络室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