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的位置:首页-学术交流-学术会议
2008-11-1-2: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生态经济与和谐社会研讨会在南京召开
作 者:      发布时间: 2008-11-25 08:29:30

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生态经济与和谐社会研讨会于2008111-2日在南京农业大学举行。近百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认为本次会议形式多样、思想活跃、突破陈规、硕果累累、与时俱进、影响广泛。最鲜明的特点是三个三结合:即老、中、青三结合;学者、企业家、管理干部三结合;学术研究、实践应用、对外开放三结合。

一、主要议程

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曲福田教授主持开幕式。国家林业局、环境保护部生态司、农业部科技司、江苏省政府和南京农业大学的代表到会致辞。

滕藤理事长在主旨讲话中指出:163中全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理念;173中全会中央提出用1年半时间将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并把生态经济问题提到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国内形势为生态经济学研究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机会,中国生态经济的实践应大力推动县域经济生态化的发展。目前的国际形势可能有负面作用,突出表现在金融危机深化,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脱节,过多的金融衍生品造成的金融经济异化,可能导致实体经济的危机。

学会秘书长、国家林业局造林司魏殿生司长做学会工作报告,回顾了第六届理事会四年工作。学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李周副所长做第七届理事会推选原则、工作程序、换届结果的报告,第七届理事会的组成为:理事156人,常务理事62人,理事长滕藤先生。

年会的学术研讨由主题报告和专题研讨两部分组成(具体内容见后面两部分)。

会议期间,滕藤理事长主持召开第一届理事会。会议讨论了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新一届理事会工作思路、理事缴纳会费三个议题。

国际合作与交流:2007年中国举办生态峰会期间,国际生态经济学会秘书长邀请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参加20088月在内罗毕举办的国际生态经济学会的会议。由于受奥运会的影响,学会秘书处人员无法办妥出国手续,故委托能参加此次会议的诸大建同志代表学会与国际生态经济学会商谈入会事宜。结果如下:中国生态经济学会成为国际生态经济学会的团体会员,但不缴纳团体会费;中国生态经济学会鼓励会员自愿参加国际生态经济学会,入会者需缴纳个人会费。个人会费有两个标准:一年缴纳50-60美元,国际经济学会赠送全年12期英文版《生态经济》纸质版杂志,一年缴纳30-40美元,国际经济学会赠送全年12期英文版《生态经济》电子版杂志。此外,若入会者参加2年一次的国际生态经济学会会议,可享受注册费打折优惠。

滕藤理事长强调,我们要加强国际联系,同时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中国生态经济学的创始人许涤新、刘国光都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所构建的生态经济学与新自由主义经济的理论体系有根本不同。中国生态经济学工作者应吸收和借鉴西方的理论,同时应以人为本,探索适合中国的生态经济学,根植于中国,服务于中国,服务于实体经济。

新一届理事会的主要工作:第一,促进生态经济教育,学会和各位理事要为生态经济学进课堂,争取早日成为一级学科;(2)参与生态经济实践。中国经济已经到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尖锐的阶段。学会和各位理事要积极投入到国家和地方的生态经济实践之中,满足国家和地方的战略需求;(3)完善生态经济学科体系。要借鉴国际经验,同时要以中国国情为基础,探索本土化、规范化、国际化的理论体系。

学会理事交纳会费。与会理事一致赞同理事缴纳会费(已离退休的理事除外),以及欢迎对生态经济有兴趣的企业家参加学会活动并激赏他们为学会活动自愿捐献的决定。到会的理事交纳了会费,两位没有到会的理事委托代表交纳了会费。企业理事明星霖同志为学会提供了四万元捐赠。滕藤理事长为明星霖同志颁发了荣誉证书。

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副秘书长于法稳主持闭幕式。各组代表介绍了专题讨论的主要结果,中国态经济学会副秘书长孙若梅宣读了大会纪要。滕藤理事长致闭幕词。滕藤同志指出:中国生态经济研究与改革开放30年同步,中国生态经济学科建设的总体特点是丰富多彩。

生态经济学的提出,是对传统经济学提出挑战。但什么是传统经济学,值得认真思考。对传统经济学的认识,不能等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后者已被世界经济的实践检验所否定。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科学发展观。其不仅是理论科学,而且与实践紧密结合。

中国地域广阔,差异性大,案例多,有生态省、市、县、村不同的尺度。在实证研究方面,抓住县域生态经济建设是目前的可行的选择。政策部门、学者和实践者开展合作,对实践进行理论提升,会对中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于与学会有关联的三个刊物:《生态经济》科普性强,学术性弱,希望在提高学术性方面有显著的进步;《生态经济学报》仍是内部刊物,区域性强,影响力小,希望大家支持,以扩大它的地域性和影响力;《生态农业学报》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局限性是侧重农业。希望三个杂志越办越好。

下届年会举办意向:目前浙江和内蒙古提出举办意向。学会秘书处将在会后落实。

二、主题报告

大会邀请三名学者围绕生态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和理论研究做了主题报告。其中:

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荷兰社会科学院前院长汉斯教授作题为:“气候变化的生态经济学——全球战略和资金”的报告,报告包括五部分内容:气候变化是全球的议题、气候变化生态经济学概述、应对气候变化的成本估计、应对气候变化的经济学、应对全球性的气候变化需要的资金和可利用的资金。

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秘书长李周在“生态经济研究的评估与展望”的报告中:评价了生态经济学研究中的差异性,简述了主流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的关系,论述了经济越发展生态经济学越来越重要的观点,提出了亟待深化研究的问题。其结论是:近30年来,中国的生态经济学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是一个可以开发的富矿。生态经济研究需要有坚守的意志,需要遵循本土化、规范化、国际化的规则。鉴于作者越年轻,方法越前沿,论证越规范,年轻的生态经济学家大有希望,生态经济学的发展大有希望。

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江苏省发改委副主任曲福田教授所做的“中国农村生态经济问题及其政策取向”的报告包括4方面内容:(1)生态经济学的研究进展;(2)中国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3)中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原因分析,(4)中国农村生态环境管理的政策取向。重要观点包括:中国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城乡环境二元结构;现阶段中国农村生态环境管理中,除了强调政府职能,完善法律、法规外,需要关注农村社区参与的作用。

大会还安排了三位学者做了专题发言。其中,中国生态经济学会顾问石山同志在“关于推行新农业发展战略的思考”的报告中,对原有的局限于耕地的农业发展战略研究提出了批评,并对他提出的包括森林、草地资源的新农业发展战略做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季昆森在“循环经济的实现途径”的报告中,集中论述了三个内容:生态经济本身持续性;保护生态资产与经营生态的关系;对生态经济学思想的进一步概括和提炼。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费维扬在“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应对气候变化”的报告中,论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急迫性,以创新的应对方式替代传统的应对方式的重要性,学习现有发达国家的模式与探索中国发展模式的关系。

三、专题研讨

会议期间,30名多代表在专题论坛上,针对生态经济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中既有理论研究,也有实证研究。

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论专题:基本结论是:(1)生态经济学的提出是对传统经济学的重大挑战;(2)生态经济学可以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论,大有前途;(3)生态经济学已经形成一套概念,如现代生态需求和生态经济学的“五个关键词”,(420多年来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尚未成为一级学科,需要继续发展,建议学会办学术期刊。本专题的6位发言人针对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变迁、城乡结构调整等突出问题,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就生态经济相关问题作了广泛和深入的研讨。理论方面,提出了基于生态经济学“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人流、价值流”五流的扩展财富概念。实践方面,提出在延长生态农业产业链的基础上,在生态经济实践方面明确提出生态工业的旗帜。中科院地理所董锁成教授针对我国118个资源型城市中出现的产业层次低下、社保压力大、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资源替代及产业替代模式、科技创新模式、生态城市发展模式和机制体制创新模式等6种模式。江西农业大学的王丹老师以江西省为例,用主成分分析法归纳出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通过对各个因素的剖析,发现农村和农业用水对江西省水资源承载力造成大于城市用水的压力,得出农村水资源利用存在浪费的现象,并指出其原因在于农村缺乏城市完善的用水制度。

生态经济实证研究专题:本专题从区域生态建设的角度分析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并提出对策建议。该组的特点是实证性和区域性强。演讲题目包括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建设、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江苏省经济生态大省建设并重、产业结构变迁对可持续发展贡献度测算与分析,来自军队的研究人员以独特视野阐述了生态系统里的军事和军事系统中的生态的关系。该专题组认为,应把自然力问题、人口急骤膨胀面临的问题、人的消费方式转变作为生态经济学的研究重点。

环境与经济发展专题:本专题介绍了黑龙江、浙江、新疆、北京门头沟区的生态经济实践,强调技术、资金和技术竞争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该组的特点是区域性的实践研究和理论研究的交锋。

生态补偿专题:赵桂慎同志的“华北集约化农田生态系统碳汇效应及环境政策研究”,以定位观测点的数据为基础,建立农田生态系统碳平衡模型,并提出相应的环境政策,方法规范,政策建议的可靠性强。来自北京市山区办公室、北京市农村研究中心、南通市人大、复旦大学的代表介绍了新世纪以来北京市生态补偿政策和做法,上海市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反映了目前中国发达地区的生态补偿做法,为进一步的理论提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来自政策部门的同志呼吁生态经济学家开展理论创新,为实践提供依据。

青年论坛:6位年轻人在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上追求规范,研究沿着实证性的方向展开。其中陈会广的“环境容量使用权:为节能减排立法”从生态法学、环境法学切入,探索利用民法手段设立环境容量使用权推行节能减排。陈兴雷的“吉林东部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分析”介绍了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分析技术路线,利用离差概念确定协调度公式,通过2003年延边统计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得出延边土地利用处于濒临失调衰退型。高珊的“生态文明的若干问题研究”从自然本位、人本位介绍生态文明主要内涵,利用两个实践案例(基于生态足迹评价生态文明评估指标体系、苏北农耕区一个村庄的调研)进一步总结生态文明认知,最后展望建设生态文明的路径和方案。苗艳青把环境作为一种资本,构建包括环境、收入和健康三个要素的模型,利用格鲁斯曼的健康生产函数推导健康资本均衡条件和环境资本均衡条件,研究环境污染对人的健康影响。赵海霞的“地域差异下的环境公平测度及对策研究——以江苏为例”在目前公平测度方法基础上推导出环境公平的测度公式,分析江苏省的地域差异状况、经济差异、环境污染差异,并提出了实行生态环境空间管制、生态补偿、政绩考核体系、流域管理等对策。王颖如的“虚拟型生态工业园区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国内外VEIP发展和研究现状,分析虚拟园区的动力机制在动力传导、机制建设的研究成果,并以典型案例——布朗斯维尔虚拟园区、天津汉沽园区、沙溪沿岸园区展望VEIP发展趋势。问题: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理论上的界定和问题的提炼。

转载务经授权并请刊出本网站名
您是第 访客    - - 招聘信息 - -  投稿热线 - -  意见反馈 - -  联系我们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版权所有,请勿侵权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政编码:100732 联系电话:85195663

农村发展研究所网络室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