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以“乡村振兴与气候变化”为主题的2022年中美农业圆桌会议——智库对话会在北京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美国腹地中国协会主办,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承办。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局长王镭主持开幕式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廖凡主持学术报告环节。世界粮食奖基金会荣退主席、美国驻柬埔寨前大使肯尼思·奎因,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魏后凯出席并致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生态文明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美国农业和牧场主联盟、美国康奈尔大学、美国兰德公司、世界资源研究所等中美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参与会议。
王镭局长介绍了本次会议的背景及意义。他指出,当今世界气候变化问题形势严峻,农业是受气候变化影响的重要领域。中美双方作为农业生产大国,对“乡村振兴与气候变化”这一议题展开讨论具有重要意义。
奎恩大使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在消除贫困方面表现优异。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在减贫方面取得突出成就,为全球减贫事业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中国在减贫和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经验和举措值得向世界推广。当前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全球粮食安全问题也值得关注。此次会议为研究机构搭建平台,充分交流信息观点,对于后续的政策制定,促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魏后凯所长在致辞中表示,中国自2017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了良好开局。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制度框架、政策体系已经形成,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当前,中国的乡村振兴已经进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乡村振兴包含生态振兴,需要农业农村实现绿色发展。因此,乡村振兴战略将推动农业农村领域加快绿色转型,为应对气候变化,为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应有贡献。
学术报告环节,美国农民和牧场主联盟首席执行官艾琳·菲茨杰拉德,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前所长、研究员李周,美国康奈尔大学戴森应用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美国农业经济学杂志》副主编阿里尔·波比,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张卫建,美国兰德公司政治学家帕特里夏·斯泰普尔顿五位发言人分别就美国农业绿色发展转型、中国生态系统治理的固碳作用、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力、中国气候智慧型作物生产之实践以及新兴技术与农村繁荣等议题进行了研讨与分享。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生态文明研究所前所长、研究员潘家华对上述发言进行点评,并就会议主题分享研究心得。潘家华指出,各位发言人的报告内容丰富、全面深入,极具启发性。碳中和是乡村振兴的机遇,同时乡村振兴也对碳中和进程贡献力量。农村的生活和农民的生活品质和收益,可以利用乡村广袤的空间进行清洁能源生产。生态系统和生态服务的提供,不仅仅是乡村自身的碳中和,还可以助力城市和国家层面的碳中和。问答环节,其他与会专家、旁听学者踊跃发言,就相关内容展开深入交流与讨论。
会议最后,世界资源研究所食品、森林、水和海洋事务副总裁克雷格·汉森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局长王镭作总结发言。克雷格·汉森表示,本次会议讨论内容十分精彩。能源与粮食资源处于同等重要的战略高度,需要从可持续生产、保护生态环境、降低低效能与污染、修复土地资源几方面多管齐下,通过创新形式、吸引投资、增加参与度努力保障粮食安全和气候安全。
王镭局长在总结中表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技术层面的发展和应用、制度层面的改革和创新以及社会层面的研究和探索。中美双方在不同领域,不同环境条件下都有不同的做法,有各自的特点,值得相互交流借鉴。因此,双方需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从中学习和分享先进经验,使之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中国社会科学院期待在今后和美国各方社会组织、科研机构、智库继续加强合作,促进中美双方携手合作,为共同推进乡村振兴和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