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的位置:首页-学术交流
农发所在京联合举办“党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讨会(2018-11-19)
作 者:      发布时间: 2018-11-19 16:30:00

11月17日上午,乡村振兴之永州实践——“党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讨会在北京友谊宾馆成功举办。来自中央政策研究室、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工程院、全国工商联、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湖南省永州市委代表团、新型职业农民代表100多人参会。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全国工商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全联农业产业商会、全联城市基础设施商会联合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唐忠主持会议。研讨会围绕湖南省永州市“党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农村人才培养和产业扶贫模式,结合《红色火种——湖南省永州市“党建+产业技术扶贫”实践》《新型职业农民论——源于湖南省永州市的实践》这两本新著进行了深入研讨。

湖南省永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晖在会上介绍了该市通过培育农村党员和青年农民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成效;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王西琴教授结合课题组在永州的深入调研成果,做了题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源于永州的实践”的专题报告。

永州“党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引起了与会专家的浓厚兴趣,得到了大家的充分肯定。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李文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杜志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农村经济司原司长高俊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重大项目稽察办原主任孙秀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张云华,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王亚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陈秋红等十余位专家学者先后发言,对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永州模式提出了不少新的思路和建议。

 

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杜志雄代表研讨会主办单位,向出席论坛的所有专家和农民朋友以及媒体表示感谢,对永州市委根据当地实际,创造出非常有效的经验表示敬意和祝贺。他指出,永州经过不懈努力创造出来的“党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对全国,尤其是其他同类地区,具有非常强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杜书记对永州这一模式的特点、价值和创新做出了深度归纳,认为这一模式很好地解决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基层党建的四个普遍的难点问题。第一,它解决了“职业农民是谁与来自于哪里”的问题。这一模式把新型职业农民的来源界定为基层党员、农村青年农民,通过培育,使他们成长为当地产业发展的开拓者和农业基层治理的领头人。第二,它解决了“如何通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增强当地农民自主发展能力”的问题。这一模式把当地人作为发展主体,使他们成长为具有自我发展能力的主体,这对于当地的发展非常重要,长期坚持下去,将使当地的发展明显区别于其他地方。第三,它很好地解决了“新型职业农民‘培’与‘育’的关系”问题,拓宽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道路。“培训”与“培育”,虽一字之差,但内在的内容显著不同。“培”是教给知识技能,“育”是把通过培训学到的知识、技能转变成生产力,转化为产业发展、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第四,它很好地解决了“农村基层党建怎么建,建了要实现什么目标”的问题。这一模式有助于丰富与拓展农村基层党建的内容和形式,有助于解决农村基层党建与当地产业、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张皮”问题。永州模式既为新时期加强党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找到了更加符合实际的切入点,同时也为通过强化农村基层党建实现善治、实现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找到了更加精准聚焦的着力点。他还建议永州市委应不断丰富和完善这一模式。

 

陈秋红副研究员在发言中指出,永州“党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具有强大生命力。其深层次的创新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找准了做活乡村振兴全局的“棋眼”;二是撬动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支点;三是抓住了脱贫攻坚的“牛鼻子”。面向未来,陈秋红副研究员认为,这一模式进一步的可持续发展需重视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完善和创新制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制度框架和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另一方面,加强目标责任制度、投入保障制度、农业科技推广制度、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制度等配套制度的改革。第二,搭建平台,做好“走出去”“引进来”。帮助农民对接市场,组织学员到省内外典型地区加强学习、观摩,吸收更好典型经验。同时,要引进龙头农业企业和更多科研技术人才,完善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第三,在注重发展学员数量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提高培育质量;在重视提高培育质量的同时,要更加重视优化后续的跟踪服务。另外,可以对历史文化传统做更多的挖掘工作,打好生态牌。

 

 

(供稿:陈秋红)

转载务经授权并请刊出本网站名
您是第 访客    - - 招聘信息 - -  投稿热线 - -  意见反馈 - -  联系我们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版权所有,请勿侵权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政编码:100732 联系电话:85195663

农村发展研究所网络室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