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的位置:首页-学术动态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综述(2008-06-27)
作 者:      发布时间: 2008-06-27 07:22:22

 

  改革开放是从对党的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开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在马克主义哲学的指导下进行的,其中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自发性与自觉性、偶然性与必然性等辩证关系,是一部活生生的辩证法

 

  北京大学近日举行“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来自中宣部、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的专家学者,共同回顾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的历史经验,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形成了一些共识和理论成果。

 

  与会学者认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回顾改革开放的不平凡历程,中宣部理论局局长张西明强调,我们要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杨河教授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30年来,我们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都离不开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风险,必须坚持解放思想,用发展的眼光解决好前进中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要继续解放思想、怎样在新形势下解放思想、把解放思想的立足点和着力点放在哪里等重要问题,从思想上进一步认清形势、把握全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北京大学哲学系黄楠森教授指出,改革开放是从对党的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开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在马克主义哲学的指导下进行的,其中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自发性与自觉性、偶然性与必然性等辩证关系,是一部活生生的辩证法。历史已经证明而且必将继续证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具有深刻的智慧和科学的力量。

 

  与会学者表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赵存生教授强调,党的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进行了科学界定,对于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问题作出了系统的、科学的回答,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和贡献。我们应当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起点在哪里,进一步总结它的基本特征,不断深化对这条道路的科学理解。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占安教授指出,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重要概念,并对其思想内涵作出了科学界定。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成果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因为它们都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原则,都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和基本的理论主题,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整体。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源泉、动力、检验标准和目的,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

 

  与会学者分别从不同的学科角度,深入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睢国余教授认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不仅体现在保持了长期的高速增长,并且避免了较大的通货膨胀,而这是在向工业化和市场化进行双重转轨的过程中实现的,堪称经济史上的奇迹。这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正确指导的结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的奇迹。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副所长房宁认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模式。这一模式的历史合理性,在于它契合了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双重主题和任务,就是既要保护人民权利,又要实现有效的社会动员。北京大学哲学系郭建宁教授认为,在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奇迹背后,必然有文化信息、文化标志和文化密码,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与会学者高度赞成中国必须坚持走合作共赢的和平发展道路。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教授强调,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已基本形成,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国的发展,在继续立足于自身力量的同时,也需要更多地利用国际的市场和资源,需要有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立足于中国实际,又应该有世界眼光和世界胸怀,在中国与世界的双向互动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贾庆国教授指出,一方面,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改变了中国和世界,密切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给双方都带来了巨大的实惠和空前的机遇;另一方面,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也给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中国和世界都需要不断摸索如何处理好相互关系,从而将挑战转化为机遇。一个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中国,将通过不断完善自己以及兼顾本国和国际社会利益来实现发展,赢得世界的理解和支持,并和世界人民一起,共同创造互利共赢的新局面。(王浩雷 余锴:北京大学)

 

转载务经授权并请刊出本网站名
您是第 访客    - - 招聘信息 - -  投稿热线 - -  意见反馈 - -  联系我们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版权所有,请勿侵权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政编码:100732 联系电话:85195663

农村发展研究所网络室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