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的位置:首页-学术动态
农村发展研究所双周学术交流午餐会(S2010-08)述要(2010-07-27)
作 者:      发布时间: 2010-07-30 16:04:39

农村发展研究所双周学术交流午餐会(S2010-08)述要(2010-07-27)

 

 于法稳副研究员

2010727,农村发展研究所双周学术交流午餐会(S2010-08)在所会议室举行。本所生态与环境经济研究室于法稳副研究员做了主题为“农业发展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的讲座并围绕该主题汇报了近年来的研究工作进展。参会人员就其报告内容指标设置的合理性及指标之间逻辑关系展开了热烈讨论。

张晓山所长主持了本期学术报告会。本所研究人员、研究生、博士后及访问学者等近50人参加了午餐会。

报告内容简要:报告人首先详细分析了农业发展及其用水量变化情况,通过对19972008年中国粮食产量、农业产值、有效灌溉面积、农业用水量变化情况的分析,发现农业用水总量呈现出稳中下降的趋势;通过对不同省区农业用水量变化的对比,发现大部分地区农业用水量在下降;通过对农业用水量与农业产值份额关系分析,发现农业用水比例随着农业产值份额的增加而增加;通过对农业用水比例与用水效率关系分析,发现农业用水比例随着农业用水效率的提高而降低。基于数据的分析和判断,不同省区农业用水效率差异性较大,除了海南和西藏的中国绝大部分省区农业用水效率都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其次,报告人利用区域农业可持续利用水资源量等数据构建了农业水资源压力指数,并根据农业水资源压力指数的大小将水资源利用状态划分为如下类型:强可持续、较强可持续、脆弱可持续、脆弱不可持续、较强不可持续、强不可持续。研究结果表明,从静态来看,1999年—2007年中国农业水资源压力指数平均为0.2767,处于水资源强可持续利用状态;从动态来看,中国农业水资源压力指数呈现出递减的态势,从1999年的0.3392递减到2007年的0.2363,减小幅度为0.1028,下降了30.32%。空间布局来看,处于强可持续水资源利用状态的地区有东部地区的浙江、海南、福建、广东,中部地区的江西、湖南、湖北、安徽,西部地区的西藏、青海、云南、贵州、四川、广西、重庆、陕西、新疆、内蒙古;处于较强可持续水资源利用状态主要是中部地区的吉林、黑龙江、河南;处于脆弱可持续水资源利用状态的地区主要有东部的辽宁、西部的甘肃,处于脆弱不可持续水资源状态的地区主要有东部的山东、中部的山西、西部的宁夏;处于强不可持续水资源状态的地区主要有东部的江苏、北京、河北、上海、天津等城市与地区。在1997200320042007两个时段,农业水资源压力指数增加的省份有:天津、辽宁、山东、北京、黑龙江、广东、西藏; 农业水资源压力指数下降的省:其余24个省,这就表明,它们在趋向一个可持续的发展状态。

根据1999200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的水资源数据、2000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不同作物播种面积及产量数据以及20002008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玉米、大豆、稻谷、小麦国际贸易量数据,通过对区域单一作物播种面积在粮食总播种面积中的比例、单一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水资源量、单一作物单位产量需要的水资源量测算了玉米、大豆、稻谷、小麦等主要粮食国际贸易背后水资源的流动量、粮食贸易带来的水资源压力指数以及粮食贸易带来的水资源压力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程度。报告人发现:中国出口水资源的区域分布,通过出口造成水资源的外溢,随着粮食进口,水资源要素的变动,中国进口水资源的区域分布,主要是东部沿海地区。基于国家层面,在粮食国际贸易情况下,中国农业水资源压力指数为0.2522,比没有考虑粮食国际贸易时下降了0.0245 下降了8.86%;基于省级层面,有19个省(市、区)的农业水资源压力指数是减小的,其中,农业水资源压力指数减小幅度较大的有天津、北京、上海、江苏、河北、山东、辽宁、广东等8个省(市)。在其他12个省(市、区)中,海南、甘肃两省没有受到影响之外,其余10个省(市、区)的农业水资源压力指数增加了,农业水资源压力指数增加幅度较大的有吉林、黑龙江。

在粮食国际贸易下水资源利用状态的空间分布,强可持续水资源利用状态的地区有东部地区的北京、福建、广东、浙江、天津、海南,中部地区的江西、湖南、安徽、湖北,西部地区的西藏、贵州、广西、重庆、云南、四川、陕西、新疆、青海;较强可持续水资源利用状态的地区有东部的上海、辽宁,中部的吉林、河南、黑龙江,西部的内蒙古;脆弱可持水资源利用状态的地区有东部的山东与西部的甘肃;脆弱不可持续的地区有中部的山西和西部的宁夏;较强不可持续的地区有东部的江苏以及强不可持续水资源利用地区为东部的河北。在粮食国际贸易条件下水资源利用状态空间分布发生了变化:东部地区:处于强不可持续状态省市区从原来的5个减少为1个,江苏、北京、上海、天津4个省(市)水资源利用都脱离了强不可持续状态,其中北京、天津跨入了强可持续状态;上海跨入了较强可持续状态,江苏进入较强不可持续状态;中部地区:8个省所处的状态都没有发生变化;西部地区:除了内蒙古从强可持续状态退到较强可持续状态之外,其余11个省(市、区)水资源利用状态都没有发生变化。

报告人最后利用《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水资源公报》的粮食产量、粮食生产的灌溉水量数据,运用脱钩理论模型(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压力之间的关系将脱钩类型分为:相对脱钩、扩张耦合、负向耦合、衰退脱钩、衰退耦合、绝对脱钩)分析了粮食生产与灌溉用水脱钩关系,发现存在四种类型区域其主要特征为:粮食产量低,灌溉用水量低;粮食产量低,灌溉用水量高;粮食产量高,灌溉用水量低;粮食产量高,灌溉用水量高。粮食生产与灌溉用水存在负向耦合的区域有江苏、湖北、山东、陕西、河北、重庆;绝对脱钩地区有贵州;扩张耦合的地区有辽宁、河南、吉林;衰退耦合的地区有四川;衰退脱钩的地区有浙江、广东、广西、江西、黑龙江、湖南、内蒙古、安徽。

通过上述综合分析,报告人研究发现:第一,19992007年,中国农业水资源压力指数的平均值为0.2767,处于水资源强可持续利用状态;从动态看,农业水资源压力指数总体上呈现出递减的态势。从区域空间分布情况看,不同省(区、市)的水资源利用处于不同的状态:农业水资源压力指数小于1,即水资源利用处于可持续状态的省(区、市)有23个,农业水资源压力指数均大于1,即水资源利用处于不可持续状态的省(区、市)有8个。第二,19992007年,中国累计出口水资源420.35亿立方米,累计进口水资源2039.31亿立方米,而且进口水资源量总体上呈现出上升态势。从区域层面看,19个省(区、市)表现为水资源净进口,其余的12个省(区、市)表现为水资源净出口。第三,在考虑粮食国际贸易带来水资源要素流动的情况下,中国农业水资源压力指数为0.2522,比没有考虑粮食国际贸易时下降了0.0245,下降8.86%。第四,中国粮食生产与灌溉用水之间还处于一种耦合关系,江苏、湖北、山东、陕西、河北、重庆呈现负向耦合关系,贵州呈现绝对脱钩关系,辽宁、河南、吉林呈现扩张耦合关系,四川呈现衰退耦合关系,浙江、广东、广西、江西、黑龙江、湖南、内蒙古、安徽呈现衰退脱钩关系。    

在报告结束后,参会人员对其报告的内容中指标设置的合理性及指标之间逻辑关系进行了探讨:就报告内容中所用的农业产值、灌溉压力指数、虚拟贸易水资源、以及粮食生产区域而非行政区域概念进行详细概念界定及研究范围;针对数据采用问题:农林牧副渔总用水量数据与农业灌溉水量进行探讨;针对不同农业生产模式:雨养农业与灌溉农业差异可能造成研究结论的不同。同时,引发参会人员更进一步对在非国际贸易条件下农业产业结构变化对水资源压力的影响、目前应用到农业的小型农田水利与大型灌区之间的关系以及全球是否真正面临水资源危机等问题的思考。通过报告人的汇报也引发了参会人员对未来生态经济研究所面临问题的思考:如何将生态经济学由单纯的资源分析提升到侧重经济研究方法的运用,如何利用行政单元的数据解决经济上的区域问题等。

 

会场

                                                                               (农发所  韩杨 供稿)

转载务经授权并请刊出本网站名
您是第 访客    - - 招聘信息 - -  投稿热线 - -  意见反馈 - -  联系我们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版权所有,请勿侵权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政编码:100732 联系电话:85195663

农村发展研究所网络室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