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的位置:首页-学术动态
不断提高农业竞争力 为新农村建设开好局(2006-06-20)
作 者: 曹苏红     发布时间: 2006-06-20 07:49:02

2006年《农村经济绿皮书》发布会举行


        414,我院农发所、国家统计局社会经济调查司和社科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2006年《农村经济绿皮书》发布暨农村经济发展研讨会。我院副院长陈佳贵、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出席会议并讲话,我院副秘书长黄浩涛出席会议。会议系统回顾了我国2005年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与发展状况,对农村经济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2006年农村经济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陈佳贵在讲话中指出,自三农问题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来,全社会对三农问题的关注不断升温,农村政策体系朝着少取、多予、放活的方向不断改进。农业税的全面取消和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制度的全面实施,是少取目标基本实现的重要标志。十五时期,国家推出了粮食生产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和农民新型合作医疗补贴等政策,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达11300亿元,年均增长17%,是改革开放以来投入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多予政策正在全方位地覆盖农村。农民工就业管制政策的不断放松,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农户迁徙,农村发展二、三产业的政策环境越来越宽松,放活政策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2006年,新农村建设将成为继续推动农村发展的新的政策举措。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快速增长,政府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农村不仅会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而且将在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等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
       
陈佳贵强调,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大局的重大任务,也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点之一。我国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我们要顺应这种变化,合理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断开辟新的支农资金渠道,逐步加大支农力度,形成农业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逐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发育农产品市场体系、劳动力市场体系和农村金融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动物防疫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提高农业的竞争力。
        
郑新立在讲话中首先对2006年《农村经济绿皮书》的出版表示祝贺。他说,《农村经济绿皮书》连续多年出版已具有品牌效应和社会影响力,为推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还有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继续推动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扩大农产品出口,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等。希望理论研究工作者予以密切关注,要通过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与会专家系统回顾了我国2005年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与发展状况,对2005年我国农村经济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分析。有专家认为,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最为突出问题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推进新农村建设,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矛盾。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调整国家财政支出结构和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增加对农村的投入。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另一方面要更加重视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改善农村落后的生产条件和农民的生活环境。
       
与会专家对2006年农村经济发展趋势做出预测,认为2006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开局之年,农业将保持稳步增长,农产品供求关系总体上比较理想,农民收入仍能较快增长,农业将继续为国民经济稳定提供基础。农村消费品零售额预计达2.5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10.6%,但增速有所回落;农村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将下降到约31%的水平;农产品进出口将继续保持增长,但出口保持相对较快增长的难度加大,全年农产品贸易仍可能出现逆差;粮食总产量预计为4.85亿吨,粮食单产为4510公斤/公顷;农产品销售价格总体水平估计与2005年基本持平;农民收入将保持增长,人均纯收入接近3500元,比2005年实际增长5%左右。与会专家认为,为了进一步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为新农村建设开好局,避免农村经济剧烈波动,需要适时地选择反周期政策工具,开辟农民新的增收源,保障好农民权益,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协调增长。
       
会议由农发所所长张晓山主持。农发所副所长李周在会上作主题报告,社科文献出版社总编辑邹东涛、国家统计局农调司司长张淑英分别介绍了2006年《农村经济绿皮书》出版情况和农村调查情况。有关研究机构负责人马晓河、蔡昉、谢扬等先后在会上发言。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农业部、国务院发展中心以及我院的专家学者近百人参加了会议。

 

 

 

转载务经授权并请刊出本网站名
您是第 访客    - - 招聘信息 - -  投稿热线 - -  意见反馈 - -  联系我们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版权所有,请勿侵权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政编码:100732 联系电话:85195663

农村发展研究所网络室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