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的位置:首页-所内动态
2022年第5期中国农村发展论坛顺利举行(2022-11-18)
作 者:      发布时间: 2022-11-18 16:20:00
2022年第五期中国农村发展论坛顺利举行

 

1115日,农发所2022年度第5期中国农村发展论坛顺利举行。论坛由魏后凯所长主持。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周飞舟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谭秋成研究员分别做了题为“社会学视野下的城乡关系和城乡融合”和“关于乡村治理的一些新变化”的主旨报告,来自社科院农发所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数百名师生通过线下或线上的方式参加了此次论坛。


 

谭秋成研究员的主旨报告围绕村落共同体解体、积分制治理、数字治理三个方面介绍了乡村治理的新变化。谭秋成研究员基于弗里德曼定理与Grim战略分析了共同体内部成员长期合作的四个条件。在此基础上从生产和公共服务视角解释了村落共同体解体的三方面原因:一是市场扩展和社会分工降低合作收益和合作概率;二是技术进步增强农民应对自然的力量,减少协作的机会;三是公共物品供给方式的变化进一步减少了合作的内容。进一步指出村落共同体解体后会导致农村一系列的变化,包括传统、习俗、文化解体,村内信任网络解体,村内权威消失,在养老、公共资源、村内秩序等方面引起新的利益纠纷。同时,谭秋成研究员提出村落共同体解体意味着传统民间力量解体,出现了国家与基层社会的衔接问题,即面临着国家意志怎么在地方得到实现及社会需求如何向上反映的问题,强调了正规制度建设的必要性,指出应该在正规制度建设上多下力气。

谭秋成研究员接下来介绍了积分制治理在实践中的具体做法。然后从经济学视角评价了积分制治理的本质,他认为积分是对于行为的定价,由于定价权存在垄断性会导致积分制治理存在一系列问题。进一步从道德视角分析了积分制治理的合理性,指出让别人评价积分存在对权利和尊严让渡的问题。

     谭秋成研究员最后基于实地调研介绍了数字治理在实践中的具体做法,从产品推介及市场信息提供、农业生产服务、垃圾收集及环境治理、医疗卫生服务、印章服务五个方面介绍了数字治理在实践中的应用场景。指出当前乡村的数字治理仍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本质上是行政管理和控制,和真正的治理还存在差距。最后提出数字治理中存在的长期问题,譬如数字治理的异化、技术增加了相对地位的不平等都需要重点关注和考虑。

周飞舟教授的主旨报告围绕城乡关系理论、城乡关系的历史实践、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现状三个方面展开。周飞舟教授从社会学学科的发展历史引入,指出社会学是伴随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兴起后,城市不断扩展、不断生长的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学科,社会学的城市化理论受到城乡二元对立预设的强烈影响。中国的城乡关系既有二元也存在对立,也呈现出城乡之间的“共生性”。城镇化的发展不是单纯的城市对乡村的取代或吞并,而是依赖于乡村的发展。


 

周飞舟教授接着从社会学视角回顾了我国城乡关系的发展历程,将其划分为传统社会、民国时期、建国后、改革开放后四个阶段分别展开论述。重点分析了改革开放后的人口城镇化阶段,指出中国的人口流动区别于全球城镇化的人口单方向迁移,是一种长期、有序的城乡往返流动。持续流动、返乡购房的格局将是一代代务工人口的长期和主要选择。周飞舟教授指出“家庭本位”的中国文化是导致中国劳动力流动特征的重要原因,并用个人生命历程/新家庭生命周期图解释了流动的家庭“遗传”与“终结”的过程。

最后,基于对城乡关系理论和实践的考察,周飞舟教授指出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现状主要集中在对以下三方面问题的解答和判断上:人口双向流动是城乡融合发展的载体和“血液”;城乡融合发展承载文明复兴的使命;城乡融合的关键在于城市和乡村的“中间地带”。

主旨报告结束后,魏后凯所长进行了总结,并向周飞舟教授和谭秋成研究员表达了感谢。在问答环节,与会人员同两位报告主讲人,就强调县城发展的新城市化模式和过去大城市发展道路两者之间的关系、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阶段的划分依据、家庭生命周期图的完整性、积分制治理的本质展开了深入讨论。

 

(供稿:乔慧)

转载务经授权并请刊出本网站名
您是第 访客    - - 招聘信息 - -  投稿热线 - -  意见反馈 - -  联系我们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版权所有,请勿侵权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政编码:100732 联系电话:85195663

农村发展研究所网络室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