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的位置:首页-所内动态
蔡昉副院长在王贵宸同志追思会上的讲话(2019-8-15)
作 者:      发布时间: 2019-08-15 10:25:00

                                                                 尊敬的蒋兴祥女士,各位王贵宸先生生前的朋友,各位来宾、各位同事:

今天,我们在这里以无比崇敬的心情缅怀我国著名农业经济学家、我国改革开放早期农村改革重要理论家和推动者王贵宸同志,追思王贵宸同志对我国农村改革理论研究所做的重要贡献。刚才杜志雄同志传达了中央领导同志对王贵宸同志逝世的哀悼与慰问,王贵宸同志的逝世,是他的亲人和朋友的不幸,也是我国农业农村研究界的一大损失。我们为失去这样一位好前辈、好同事、好学者、好老师而难过;也为他的人生奉献和杰出成就而倍感骄傲。

王贵宸同志是新中国培养的最早一批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之一。我从读研究生到毕业留所,一直在贵宸同志的领导下和指导下工作,受益良多。最后一次见面还谈起了土地制度改革的问题。他把社会科学研究看做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矢志不渝坚守在科研工作岗位,把一生献给了社会科学研究事业。他长期不懈地坚守科学研究,以自己的深学识、求实学风和杰出学品,为我们树立学习的榜样。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王贵宸同志作为农村改革研究前沿领域的先驱学者,面对社会上对于包产到户是独木桥还是阳关道的激烈争鸣,他带领研究室一班人深入安徽农村等地开展调查研究,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撰写论文坚决支持包产到户,应用马克思主义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理回应社会质疑,为中央最后下决心推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做出了重要贡献。

淡泊名利,是王贵宸同志治学的毕生追求,他始终以回答中国发展重大现实问题为己任,长期坚持深入农村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他曾经在农村调研的路途上遭遇交通事故而身负重伤,但他初心不,不畏艰辛,在职期间始终坚持行走于村庄田野。王贵宸同志曾告诫青年学者要像前辈学者那样,以赤子之心、“下地狱”的精神对待科学研究,他身体力行,践行了这一严肃的科学精神,他的一生是为人民做学问的一生。

王贵宸同志曾长期担任农村发展研究所的领导工作。他在领导岗位上充分发扬民主作风,努力调动广大研究人员的积极性,使一些年轻学者迅速脱颖而出,先后成为我国农村政策研究领域的头人。

退休之后,王贵宸同志笔耕不辍,撰写出60万字的《中国农村合作经济史》,这部力作以大量的史料还原历史本来面貌,为澄清关于农村合作经济认识上的一些误区与障碍,做出了重要贡献,更加强化了农发所合作经济学科的国内优势地位。

同志们,我们处在一个伟大变革的新时代,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肩负着光荣历史使命。我们要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王贵宸同志等老一辈优秀学者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治学精神,弘扬老一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创新的优良学风,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指示精神,奋力书写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壮丽篇章。在我院“三大体系”建设中,农业农村研究要跟上时代步伐,顺应时代要求,助力时代进步;要力戒教条主义,大胆突破陈规,坚守科学精神,回应时代呼唤,为全面推动我院各项事业发展而努力奋斗!蔡昉)

 

转载务经授权并请刊出本网站名
您是第 访客    - - 招聘信息 - -  投稿热线 - -  意见反馈 - -  联系我们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版权所有,请勿侵权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政编码:100732 联系电话:85195663

农村发展研究所网络室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