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的位置:首页-融媒体
“中美农业圆桌会议——智库对话会”圆满召开(2021-4-29)
作 者:      发布时间: 2021-04-29 09:46:00

2021年4月9日,“中美农业圆桌会议——智库对话会”在北京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美国腹地中国协会联合举办,会议主题为中美农业全球合作新领域,会议围绕农业发展规划、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农业、农业国际合作、气候变化与绿色发展四个议题进行了深度交流与研讨。

    

美国腹地协会成员、卡特中心资深顾问刘亚伟博士致欢迎辞,世界粮食奖基金会荣誉主席、前美国驻柬埔寨大使肯尼思·奎因(Kenneth M. Quinn)致开幕辞,并介绍了世界粮食奖基金会、美国腹地中国协会与中方合作的历史背景及未来合作前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王镭局长主持了会议并介绍了与会嘉宾。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美国博洛格国际农业研究所、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学生、媒体记者近100人出席会议。

 

本次会议分为两个单元:农业与农村发展、国际合作与绿色发展。在“农业与农村发展”单元,美国博洛格国际农业研究所所长、德州农工大学名誉校长、美国农业部前副部长艾尔莎·穆兰诺(Elsa A. Murano)指出,当今全球面临三大问题:饥饿、移民贫困和营养不良。这些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发生率很高,给全球和平发展带来不稳定因素。而这些问题都和粮食安全有关。中美两国应该在此领域紧密合作,例如通过科技推广和教育培训来帮助这些国家的农民解决农业和粮食生产问题,发展智慧农业等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魏后凯研究员介绍了中国“十三五”期间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巨大成效及“十四五”规划。他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持续稳定增长。“十三五”时期(2016-2020)第一产业(农业)增加值平均每年增长3.4%,增长速度较高,对农业来讲不容易。中国粮食安全具有较强的保障能力。中国粮食连续17年获得丰收,总产量连续6年保持在6.5亿吨以上,粮食自给率自2005年以来连续保持在95%以上,能够较好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底线目标。农业机械化率达到71%,农业科技进步率达到60%以上,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农民收入福祉水平和农村环境整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稳定缩小。更重要的是,2020年中国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解决了现行标准下的农村绝对贫困问题,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提前10年实现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3月份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也标志着从现在开始中国“三农”工作的重心已由过去“脱贫攻坚”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包括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四个重点任务。未来中国面临着农村老龄化进一步加深的严峻挑战,不过中央已明确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农业农村的投资也在不断增长,中美农业农村方面的合作潜力巨大。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生物复杂性研究所特聘教授、美国农业部前副部长凯瑟琳·沃特基(Catherine E. Woteki)强调了加强农业领域国际科研合作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实施路径,包括文献和数据共享、种质资源合作、二十国集团农业论坛等。更重要的是,美国基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纲要,将进一步推行提升农业农村数据质量和技术水平的国际战略,通过农业教育和项目普及,进行技术转移,为农民提供更多培训。她还提出,通过大学来进行共同对话将会是维持中美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方式。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前副院长马晓河研究员介绍了国际大变局下中国粮食安全情况。他提到,从国际形势来看,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最大特点是政治和经济分离。经济的格局在天平上向中等收入国家倾斜,但政治、军事、科技格局的天平重心仍然是在发达国家,这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对一个国家、一个经济体的主要产品的可获性风险增加了,因为有些经济体开始将经济问题政治化,这会影响到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经济安全。还有,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各大国都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粮价波动、大宗产品价格上涨,对中等收入人群和弱势群体获得食物的成本大大增加了。同时,国内面临着种粮劳动力素质下降、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种粮收益下降、低收入人口增加、粮食供求失衡等情况。国际国内形势变化都可能导致粮食安全的风险增加。因此,粮食安全问题仍要引起重视。对此,他提出,一要树立新时期的粮食安全观,二要聚焦“三藏”,即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市场;三是建立粮食安全需求托底机制。

 

“国际合作与绿色发展”单元中,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土壤科学教授、碳管理与固碳中心主任、世界粮食奖得主拉坦·拉尔(Rattan Lal)主要介绍了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提到人口和粮食产量的快速增长对气候变化具有较大影响,同时灌溉耗水和化肥使用也对环境和土壤造成影响。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存在的水土流失造成的土壤退化、盐碱化、营养物质枯竭与失衡、荒漠化、过度放牧、景观退化、空气污染、温室气体排放、空气质量恶化、水体富营养化、农用化学品对水的污染和湿地排水转为耕地以及基于大量化石能源的投入,这些都增加了生态系统的碳含量。中美双方应就如何保护、恢复和合理管理土壤资源进行讨论。他提出几点建议:通过法律、联合国公约等进行监管;粮食安全研究要同时解决环境和资源管理问题;开展再生农业合作,进一步改良农作物品种;对进行土壤固碳行为的农民进行补偿,农民可以把固碳作为商品交易。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先德介绍了中美农业合作的三方面情况:中国农产品供需情况;“十四五”中国农业合作构想;中美合作情况。他指出,中国资源有限,主粮基本自给,农产品需要进口。因此,中国仍需要从贸易、投资、技术方面与世界合作。贸易方面,“十三五”期间农产品贸易逆差扩大,出现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的新情况,例如具传统优势的经济作物出现逆差,畜产品进口增加,水产品顺差优势缩小等等。投资方面,农业吸引外资比例有所下降,对外投资增加。技术方面,扩大了与多数国家、地区和农业组织的合作,建立了双边农业科技对话机制等。“十四五”规划除了要坚持农业农村的优先发展外,还要构建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的新格局,形成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的新局面,要推动“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中美是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农产品贸易具有非常强的互补关系,具有科技合作和经济对话的悠久历史。双方近年来相互投资下降,未来需要增加互信,最重要的是找到共同点并采取行动,通过人员交流、项目合作等,在中美双方和全球关注的共同领域作出努力。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荣退教授、农业部前助理部长罗伯特·汤普森(Robert L. Thompson)介绍了人口增长、消费升级、气候变化这些背景下如何更有效地提升农业的绿色发展,包括农业减排、改变作物结构以适应气候变化、增加土壤固碳、推广免耕、减少化石燃料、改善家禽家畜基因结构以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甲烷污染等等。他强调中美作为两个农业生产和消费大国,现在也是排放大国,应该在生物和科技方面加强合作,这是中美作为全球两个大国所负有的责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张永生研究员在发言中提出,全球范围的农业,需要进行第二次“绿色革命”。第一次“绿色革命”以后,现代农业生产力大幅提升,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面临不可持续的问题,包括现代饮食结构带来的严重“富贵病”、温室气体排放、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什么是现代农业、什么是乡村、什么是发展”等基本问题进行深入再思考,通过第二次绿色革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他指出,未来中美农业绿色转型,在两个方向具有巨大合作潜力,一个是通过新技术改善环境,另一个是向生态农业转型。

在问答环节,其他与会专家、旁听学者等踊跃发言,双方就未来中美农业合作的具体政策措施展开了深入友好的交流与讨论。

最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局长王镭和奎因大使分别进行了会议总结。王镭局长指出,去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指标,就是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中国未来的生产生活方式都会有革命性的变化,对中美在新阶段农业农村包括绿色发展领域开展合作有重要含义。中美作为两个大国,加强在农业领域的合作,对恢复疫情后的世界经济、解决贫困等都将有重要贡献。在此背景下,中美农业圆桌对话会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当前的中美关系形势下,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渠道。今天的圆桌会议达成的最重要的共识是双方都希望进一步加强合作,而且都认识到了中美加强合作对两国和整个世界的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期待未来双方可以就本会提出的思路开展进一步探讨,并采取举措促进合作。

奎因大使认为中美真正合作会对世界格局产生很大影响,是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他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发展成就,包括减贫,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这方面非洲应该模仿中国的发展模式。与此同时,中美学术界在未来可以有更多对话交流,特别是学生交流。通过这些做法能够增加民众之间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推动和发展双边关系。

王镭局长对奎因大使一直以来为修筑中美之间友好交流合作道路所做的工作表达了敬意,并感谢了双方专家、与会学者及会务组织者。会议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结束。

  

         

         

         

         

 

转载务经授权并请刊出本网站名
您是第 访客    - - 招聘信息 - -  投稿热线 - -  意见反馈 - -  联系我们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版权所有,请勿侵权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政编码:100732 联系电话:85195663

农村发展研究所网络室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