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的位置:首页-媒体聚焦
梁宝忠: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全面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2006-05-12)
作 者:      发布时间: 2006-05-12 07:43:42

        416,由中组部委托,农业部举办的地、市级党政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提高农业竞争力专题研讨班在京正式开班。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出席开班式,并作了主题报告。

       
危朝安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把握和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新农村建设与现代农业建设的关系。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建设内容丰富,工作头绪繁多,但首先是要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生产力,特别是要大力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这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一定要注意防止和及时纠正忽视发展农业生产的倾向。

  二是新农村建设与村庄建设的关系。进行村庄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但必须明确指出,新农村建设不单是村庄建设。需要强调的是,新农村建设不能违背农民意愿、不讲条件、搞不切实际的大拆大建,更不能在新农村建设中搞形象工程,也不能随意撤并村庄。村庄整治要考虑村级集体的经济条件和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应着力解决农民群众行路难、环境脏乱差等突出问题。

  三是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的关系。建设新农村与推进城镇化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现代化进程的两个重要方面,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二者不可偏颇。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布局,一方面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缓解农村的资源压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为农业的持续发展开拓市场空间。另一方面,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切实抓好新农村建设。只有搞好新农村建设,才能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缓解过多农村人口向城镇盲目转移的压力。

  四是增加投入与创新体制机制的关系。新农村建设既要多渠道增加投入,又要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建设现代农业、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需要投入,进行村庄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需要投入,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也需要投入。希望各地锐意改革,在新农村建设中进行体制和机制创新,稳定完善强化支农惠农政策,特别是要探索建设项目的民主决策机制、建设资金的筹集和融资机制、项目建设的监督管理机制等。

  五是政府引导与农民群众为主体的关系。新农村建设是党和政府领导亿万农民开展的一项伟大事业。为农民群众提供基本的社会公共品和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政府在财力方面应承担更多的建设责任,而不能推给农民,在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的同时,更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危朝安指出,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新部署和新要求,用新的视野来审视和思考三农工作,实施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通过转变增长方式,拓展发展领域和途径,全面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

       
危朝安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竞争力这一主线,从六个方面着力:一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要不断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动先进实用主推技术进村入户、加强农民科技培训。二是改善农业生产与物质装备条件。要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积极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大力推动农业信息化、积极发展循环农业。三是深化农业结构调整。要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加快发展畜牧水产业、着力抓好农产品加工业。四是提高农产品质量。要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工作、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工作、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开展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五是转变农业经营方式。要发展壮大一体化龙型经济、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六是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要借鉴发达国家做法,通过提供公共服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补贴和免税政策,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增加投入,改善农村环境和生态条件等措施,提升农产品国家竞争力。

 

转载务经授权并请刊出本网站名
您是第 访客    - - 招聘信息 - -  投稿热线 - -  意见反馈 - -  联系我们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版权所有,请勿侵权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政编码:100732 联系电话:85195663

农村发展研究所网络室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