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的位置:首页-媒体聚焦
《瞭望》文章:村庄撤并不能缺试错预案(200-11-11)
作 者: 阿源     发布时间: 2010-11-11 09:31:58

  一场让农民“上楼”的行动,正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进行。这些地方将农民的宅基地复垦,用增加的耕地,换取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指出,和平时期大规模的村庄撤并运动“古今中外,史无前例”。

 

  分析新中国自建立后农村一直没有出过大乱子的原因,中外学者一致认为,土地是中国农民“最后的社保”。现在看,这一“最后的社保”在动摇。

 

  据悉,村庄撤并,目前只是试点,并没有部署全面铺开。既然是试点,就可能要么成功,要么不成功。成功了,总结经验再铺开。不成功,就得总结教训,另谋良策。尤其是像当前这种涉及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宅基地和土地的大事,更需要深入调研,科学谋划,小范围试验。并且,需要有试错预案。一旦错了,就要立即纠偏。

 

  像这样一阵风大呼隆,二十多个省市搞试点,并且有的地方搞得鸡飞狗跳,搞得政府与人民关系紧张,干部与群众对立,至少说明这种做法确有欠妥之处。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们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经验之一,就是几乎所有的改革,都是在小范围试点,取得成功后再全面铺开。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已经成为中国的改革基因。而在试与闯的历史奋进中,我们也在不断总结与深化试与闯的底线。现在,我们将这一底线凝结为经得起历史、实践、人民的检验。

 

  在中国这个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度做官,不了解历史,没有历史感是不行的。但这“古今中外,史无先例”的村庄撤并行动,主事的官员历史感、历史担当在哪里?

 

  在实践中,这一行动遇到了如此大的阻力,引发了这么多的矛盾甚至是冲突,更留下不小的隐患,为什么不能冷静地思考一下,问题出在哪里?这些官员的实践理性又在哪里?

 

  至于人民,已经用行动回答了,这样的撤并目前看不具备可行性。我们做一切事情,无论出发点多好,都要看人民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这种动农民“命根子”的大事,依法向农民征求意见了吗?农民同意吗?多大范围征求意见?多少比例的人同意?

 

  温家宝总理曾说,“在土地问题上,我们绝不能犯不可改正的历史性错误,遗祸子孙后代。”可现在,这么多地方忙于撤村圈地,极有可能就是在做一场遗祸子孙后代的事情。在这一事情上,各地决策者犯不得错误,也犯不起错误。

 

转载务经授权并请刊出本网站名
您是第 访客    - - 招聘信息 - -  投稿热线 - -  意见反馈 - -  联系我们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版权所有,请勿侵权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政编码:100732 联系电话:85195663

农村发展研究所网络室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