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的位置:首页-媒体聚焦
【中国经济时报】重庆户籍改革:为农民权益保护破题(2010-07-16)
作 者: 胡亮     发布时间: 2010-07-16 09:18:53

 

同时确保既往权益和进入城市后的权益,在土地、住房、社保、教育、卫生等方面跟进配套机制,1000万农村人口的身份转变触及到户籍改革的最深层

 

 

本周一,目标为近1000万农村人口的中国最大规模户籍改革试验,在人口最多的直辖市重庆破题。

 

当日,重庆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重庆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意见》及《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配套方案》。此两项文件设定了重庆市人口与户籍管理目标,即力争到2020年全市户籍人口城市化率,从目前的28%上升至60%到70%。

 

这意味着有近1000万农村人口将转为城镇户籍。而这一户籍改革,对于常住人口2859万人的重庆市具有重要意义,对全国的户籍改革试验亦意义不凡。

 

人口梯度转移计划

 

2008年以来,各地密集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措施,目前已有15个省(区、市)提出了涉及户籍制度的改革措施。重庆的户籍改革虽然目标数量庞大,但有较强的现实基础。

 

根据重庆市人口计生委的统计数据,2009年,重庆城镇化率51.59%,比2008年上升1.6个百分点,比直辖初上升21个百分点。“这个发展趋势促使重庆提出了这项改革目标。”7月14日,重庆大学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蒲勇健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认为。

 

根据重庆市人口计生委今年初的调查统计,重庆累计700多万农民工外出打工,其中400多万在沿海,300多万在本地。这300多万农民工中,约有l20万人进城已达十年之久,加上随行家属,共计180万人。

 

以此为基础,重庆市政府提出,首批转户300万农村人口,即在此180万人之外,再加上70万农村籍中专学生、40多万农转非人员。300万之后,每年中专毕业生有20万,到2020年的十年就有200万。重庆市拟再转500万农民工,总量即前述两个文件设定的1000万。

 

“第一批300万人口的户籍城镇化目标,设定在2012年,也就是后年。”7月15日,重庆市发改委办公室一位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户籍城市化率28%,户籍容量尚有空间。

 

蒲勇健表示,重庆这一梯度转移户籍改革计划,与其经济发展规划、城市发展进度基本适应。“尽管是山城,人稠地狭,但城市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在直辖之后变化很大。”

 

首次提及农民权益的保留和过渡性办法

 

2008年户籍改革破冰以来,上海、广东等经济强省(区市)陆续拿出改革措施和方案,改革已成大势所趋。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胡守钧认为,大势之下,“越往后的户籍改革,越要涉及农民权益的保护问题,不管是既往的权益,还是进入城市后的权益。”

 

他对本报记者解释道,农民进城后的权益,包括了医疗、福利、教育、就业机会、养老保险、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既往权益则是以土地为核心的传统利益。

 

曾经出现了“史上最牛钉子户”的重庆市九龙坡区,曾作为户籍改革试点,推出了“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社保”的制度。农民以“两地”,换取城镇居民户口,享受完全平等的市民待遇。

 

上述重庆市发改委办公室人士说,市长黄奇帆对此的比喻非常恰当,即城市户口捆绑着就业、住房、养老、医疗、教育“五件衣服”,农村户口则捆绑着承包地、林地、宅基地“三件衣服”。重庆要在给农民穿上城里的“五件衣服”时,暂时不脱下农村的“三件衣服”。他透露,“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重庆的全面改革,将建立相应的土地、住房、社保、教育、卫生等方面17项配套机制。”

 

胡守钧认为,重庆户籍改革将因此为全国改革破题。“事实证明,充分考虑农民的既有权益,灵活处理农民进城后的土地权益转换问题,是户籍改革的重要内容,重庆因此走在了前列。”

 

据重庆市发改委透露,在土地政策上早有创举的重庆,正在农村展开全面土地、林地的确权。“届时或将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收益权和处置权分开,农民转为市民后,可保留土地收益权,而处置权则交给相关的信托机构,由这些机构集中招商,引进大户,开发农业项目。”

 

中央民族大学行政法学教授熊文钊告诉本报记者,农民进城后的空心化问题,屡屡引发激烈矛盾。“有了户口,但地没了,新的谋生手段比如工作可能又没有获得。”熊文钊说,农民的搬迁安置、新型农村社区的兴建、进城农民购房成本与补偿之间的差距,都是类似矛盾的表现,需要在农民身份转变的同时重点关注。

转载务经授权并请刊出本网站名
您是第 访客    - - 招聘信息 - -  投稿热线 - -  意见反馈 - -  联系我们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版权所有,请勿侵权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政编码:100732 联系电话:85195663

农村发展研究所网络室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