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的位置:首页-媒体聚焦
【羊城晚报】渤海“变身”陆地垃圾桶 1/5以上海水被污染(2011-09-09)
作 者:      发布时间: 2011-09-09 10:31:49

        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让人们把目光投注到渤海的生态保护上,但从事渤海保护的人士知道,更严重的其实是来自陆地的污染。渤海是中国唯一的内海,黄河、辽河、海河三大水系40多条河流,携带着GDP汹涌增长伴生的高污染,在过去30多年里不停注入渤海。渤海已成为一个垃圾桶,1/5以上海水被污染。

 

        此次海洋溢油,不过是在渤海病躯之上增加了一根稻草。

 

        沿岸拥有成千上万排污口

 

        2005年,渤海约有14%的海水被污染。到了2010年,这一比例上升至22%。经过近年来的治理,渤海劣四类海水面积从2007年的峰值6120平方公里开始下降,但2010年再次抬升至3220平方公里。其中,天津市海域95%以上为劣四类海水,其特征为“有一般令人厌恶和感到不快的色、臭、味”。

 

        到底是什么污染了渤海?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夏青指出,污染80%源于陆地。

 

        在中国现代工业发展进程中,渤海发挥了“海纳百污”的作用。山东省内的一条大型河流小清河或许就是沉重的注释。根据国家海洋局相关公报,这条发源于济南郊区、全长237公里的河流,2010年带入渤海的污染物中,共有11.3万吨COD(化学需氧量,是衡量水体有机污染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252吨氨氮、128吨总磷、500吨石油类污染物、655吨重金属和5吨砷。

 

        山东省环保局负责人透露,小清河难治,主要原因是排污大户均为省内“响当当的大企业”,不少还是上市公司。无论主流还是支流,造纸和化工等行业的大企业星罗棋布。

 

        据悉,渤海沿岸拥有成千上万排污口。山东、天津、河北、辽宁均在环渤海海岸建立众多工业区,入驻企业多为高污染企业。

 

        包括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原副厅长、巡视员王诗成在内的多位海洋专家认为,渤海正在日渐荒漠化。所谓海洋荒漠化,是指海洋生态环境被基本破坏,大部分生物消失甚至没有生物,相当于死海。当地渔民称,渤海目前已经没有多少鱼可捕了。

 

        治污的前提是陆上流域治理

 

        20019月,国务院批复“渤海碧海行动计划”,这也是中国在国家层面上首次推出全面治理渤海污染的计划。碧海计划的核心,是关停环渤海区域的不达标排放企业,采取建污水处理厂等环保设施,大力削减陆源污染物排放入海。从2001年至2005年,原国家环保总局联合三省一市,投资各种项目近300个,耗资300多亿元。

 

        20068月,由国务院召集的渤海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坦承,渤海污染物入海总量居高不下,污染面积扩大,赤潮频繁出现,重大污染事故时有发生。此次会议,事实上宣布了碧海行动计划的失败。

 

        碧海行动黯然出局,取而代之的是《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下称总体规划)20068月那次国务院会议之后,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联合海洋、环保、水利、农业、财政等九部委,以及沿渤海三省一市共同编制总体规划。

 

        2008年初,这一规划颁布。总体规划编制组组长夏青说,总体规划的思路是陆海统筹,合力治污。当然,渤海治污的决定性前提仍是陆上流域治理,“陆上水清之日,才是渤海变清之时”。

 

        “只要政府真的重视,就能治好,问题是政府是真重视还是假重视,重视程度有多大。”王诗成说。

转载务经授权并请刊出本网站名
您是第 访客    - - 招聘信息 - -  投稿热线 - -  意见反馈 - -  联系我们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版权所有,请勿侵权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政编码:100732 联系电话:85195663

农村发展研究所网络室维护